时间: 2025-05-04 03:3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54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在隋朝末年,国家失去了统治的法宝,四方百姓遭受了灾难。皇祖建立了义旗,三位神灵都得到了安宁。圣上将要颁布新的法令,建立王业的道路极为艰难。盗贼的行为未能改变命运,历史始终在延续着。彼岸的汾水是帝王的故乡,雄伟的都城信任而又繁华。一月初一,皇帝巡视,众多妃嫔陪伴在旁。霸主的遗迹在沛庭,旧时的礼仪可以看见汉朝的官风。唐朝的风尚思考何其深远,舜的典章施行得更为宽广。家家户户都种满了枌榆,村里人们争相享用牛肉和美酒欢庆。回想起商朝的覆灭,难道只有微禹才能感叹吗?三位后妃已在天之灵,万年的伟业将永远铭刻。尊祖是我们皇帝的根本,天上星文皆仰望着他。
张九龄(678-740),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容,号季云,湖南人。张九龄为人谦和,才华横溢,官至宰相,尤其以政治清明、修身齐家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政治和社会问题,风格沉稳、典雅。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作于唐朝中期,正值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张九龄为响应皇帝的号召,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国家兴亡、政治理想的思考,以及对先祖的敬仰。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兴亡的反思和对先祖的敬仰。诗中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隋末乱世的忧虑和对唐朝统一、繁荣的期待。诗的开头提到“隋季失天策”,即指出隋朝的衰落,接着通过历史的对比,表现出唐朝的伟大与艰难。诗中提到的“皇祖称义旗”,不仅是对李渊建立唐朝的歌颂,也是对正义和理想的呼唤。全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运用典故和历史背景,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表现出诗人对先祖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的渴望,情感基调深沉而又富有历史感。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是哪位诗人所作?
诗中提到的“隋季”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末期?
“皇祖称义旗”中的“义旗”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