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5:17
作者: 何如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相期同上凤池班,文字丹黄手自删。
却笑蓬庐非广厦,也教寒士尽欢颜。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同伴约定一起参加凤池的考试,虽然文字上有删改,但依然欢笑着认为自己简陋的住所并不算广阔,却能让寒士们感到愉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何如谨,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作品多描绘士人生活、抒发志向。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清代,科举制度盛行,士人们常聚集于凤池等地,参加考试,表达了对寒士的关心及对简陋生活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凤池班”的描绘,展示了作者与朋友们相约应考的热情与期待。诗的开头以“相期同上凤池班”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奋斗的决心。而“文字丹黄手自删”则体现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严谨与自我要求,尽管如此,他仍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简单的居住环境,通过“却笑蓬庐非广厦”的反语,突显了他对物质条件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最后一句“也教寒士尽欢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寒士的关怀,又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有对科举的追求,又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清代士人的精神面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期待与对简朴生活的自嘲,展示了清代士人的志向与乐观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何如谨的《试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科举的期望与对生活的乐观
c)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相期同上凤池班”中的“凤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考试的场所
c) 一种饮料
“蓬庐非广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居住条件的不满
b) 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c) 对生活的抱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