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47:30
鹧鸪天
作者:陈洵 〔清代〕
昨夜东风到谢桥。梦醒愁在与谁消。
惊涛尺鲤书休托,文锦双鸳意自饶。
山隐隐,水迢迢。所思人比水山遥。
极知云雨无凭准,欲向高唐问暮朝。
昨夜的东风吹到了谢桥,梦醒时愁绪满怀,不知与谁倾诉。
惊涛骇浪中,尺鲤的书信也无法托付,文锦双鸳的情意自是丰盈。
山隐约可见,水却遥远无边。我思念的人比那水和山更为遥远。
深知云雨之间没有凭据,想去高唐问问那晨昏的变幻。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期。其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思索与感慨。
创作背景:
《鹧鸪天》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诗人在写作时正值春日,春风带来的生机也唤起了他对往昔情感的追忆。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开篇提到的东风和谢桥,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但随之而来的梦醒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失落。诗人通过“愁在与谁消”的疑问,显露了他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的“惊涛尺鲤书休托”,则通过惊涛与尺鲤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无法寄托情感的无奈。这里的尺鲤不仅是书信的象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却因环境的动荡而失去了可能。文锦双鸳的意象则增添了诗中的浪漫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山隐隐,水迢迢”描绘了远方的山水,象征着思念的遥远与难以触及。最后两句“极知云雨无凭准,欲向高唐问暮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渴望,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与爱情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蕴含了孤独与渴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自然景观的美感,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词测试:
“昨夜东风到谢桥”中的“东风”主要象征什么?
“山隐隐,水迢迢”中,山和水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文锦双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