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05
行行汾沁欲分疆,渐喜人声挟两乡。
野谷青山空自绕,金城白塔已相望。
汤翻豆饼银丝滑,油点茶心雪蕊香。
说向阿师应被笑,人生生处果难忘。
这首诗描绘了在汾河边走路的情景,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渐渐加深,听见人们的声音,似乎带来了两地的乡愁。野谷和青山环绕着我,远处的金城和白塔已然可见。热汤翻动着豆饼,银丝般的滑腻;油点在茶心上,散发着雪一样的香气。跟阿师谈论这些,恐怕会被笑话,毕竟人生在世,怎能忘怀呢?
元好问(1190年-1257年),金朝诗人、词人,生于盛世,死于乱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此诗写于元好问旅途中,表现了他的乡愁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声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汾河边行走,随着步伐的推进,心中对故乡的情感愈加浓烈。前两句描绘了身处自然之中,耳边传来人声,仿佛是对故乡的呼唤。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饮食描写,表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汤和豆饼的结合,油茶的香气,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而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哲理思考,面对生活的点滴,虽是被师长所笑,但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却是难以忘怀的。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之间游走,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温情又有哲理,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汾沁”指的是:
A. 河水 B. 山峰 C. 城市
诗中的“青山”象征着:
A. 繁华 B. 宁静 C. 动荡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忧伤 B. 热爱 C. 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