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洛阳高少府瀍阳后庵四首 其一

《洛阳高少府瀍阳后庵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3 07:27:13

诗句

溪上弄明月,风露发新警。

心空无一尘,万竹扫清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27:13

原文展示

溪上弄明月,风露发新警。
心空无一尘,万竹扫清影。

白话文翻译

在溪水上玩弄着明亮的月光,清风和露水带来新的警觉。
我的心中空无一物,万竹林中扫去一切影子。

注释

  • :小河,指流动的水。
  • :玩弄、嬉戏。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清澈与宁静。
  • 风露:指风和露水,常常用来表达清新和自然的气息。
  • 心空:内心空灵、宁静。
  • 无一尘:没有一点尘埃,形容内心的洁净。
  • 万竹:形容竹子众多,象征生机与清新。
  • 扫清影:清扫掉一切阴影,意指内心的清净与明朗。

典故解析

  • 明月:古人常用明月象征纯洁和思念。
  •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意指志向与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籁,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及学者。他生于名门世家,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才华而受到重用。元好问的诗词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好问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此时,他可能正经历人生的思考与反思,借助自然景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月和竹林为背景,传达出一种清新高远的意境。诗人在溪边与明月对话,风露的清新感使他心中警觉,仿佛在提醒自己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诗中的“心空无一尘”体现了作者对物欲的超脱和内心的追求,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万竹扫清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作者用它来映射自己的志向与情感。整首诗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上弄明月:在溪水旁玩弄明亮的月光,意象生动,体现出诗人轻松自在的心境。
  2. 风露发新警:清风和露水带来新的警觉,暗示自然的启示和内心的觉醒。
  3. 心空无一尘:形容内心的宁静与洁净,强调一种超然的态度。
  4. 万竹扫清影:用竹子来象征内心的清明,表达出清新明净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明月”和“万竹”来比喻人的情感与品德。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一种高洁、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清澈、宁静与思念。
  • 风露:代表自然的清新气息。
  • :象征高洁、坚韧和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元好问
    • D. 白居易
  2. “心空无一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内心的烦躁
    • B. 内心的宁静
    • C. 对物质的追求
    • D. 对爱情的思考
  3.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 A. 竹子和松树
    • B. 明月和溪水
    • C. 花朵和山川
    • D. 云彩和星星

答案

  1. C. 元好问
  2. B. 内心的宁静
  3. B. 明月和溪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白:元好问的诗歌常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由和豪情的渴望,二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作者:李明
  • 《元好问研究》 - 作者:王小华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 作者:张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南昌县君临偃竹 甘露寺悼古 垂虹亭 鹧鸪天(漫寿) 渔家傲(金山)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诉衷情(思归) 阮郎归(海岱楼与客酌别作) 减字木兰花(展书卷) 浪淘沙(祝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字旁的字 包含确的成语 落魄不羁 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泰山可倚 青史不泯 驰蹂 高牙大纛 进可替不 包含佞的词语有哪些 仙师 隹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驱车 而字旁的字 赤祥 比字旁的字 天开图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