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6:56
暗虫夜啼不肯停,
直从黄昏啼到明。
不知计论底事著,
为复怨嗟谁子生。
至竟通宵千万语,
真实只是两三声。
唧唧唧唧复唧唧,
此外何言君试听。
夜里虫鸣不停,
从黄昏鸣叫到天明。
我不知这声音在诉说什么,
又为何让人怨恨,是谁的孩子在生。
整夜听它鸣叫,似乎有千万种话,
其实不过是那两三声。
唧唧唧唧又唧唧,
除此之外,君听听还有什么可说的。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平凡之美。
《不寐四首》是杨万里在某个夜晚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夜间虫鸣的思考与感受。诗中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无奈与孤独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夜间虫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暗虫夜啼”引入,生动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虫鸣的喧哗,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听着虫声,从黄昏听到明晨,虽是无尽的鸣叫,却不知其意,反映了他在这夜晚的无奈与思索。
“为复怨嗟谁子生”一句,既表达了对虫鸣的无奈,也隐含了人对生命的思索。虫鸣虽然是自然的声音,但在这寂静的夜晚,却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反思。接下来的“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揭示了生活中的许多声音与表象其实是浮华,内在的实质往往是简单的。
最后的“唧唧唧唧复唧唧”,以拟声词回归虫鸣,形成一种循环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单调与虫鸣的执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夜晚的感受,也反映了对生命、孤独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虫鸣的无尽与单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一种对于孤独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诗中“暗虫”指的是什么?
A. 白天的虫子
B. 夜里叫的虫子
C. 不叫的虫子
D. 只在黄昏叫的虫子
“通宵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复杂
B. 生活的简单
C. 生活的无聊
D. 生活的丰富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