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0:21
同州慵不去,此意复谁知。
诚爱俸钱厚,其如身力衰。
可怜病判案,何似醉吟诗?
劳逸悬相远,行藏决不疑。
徒烦人劝谏,只合自寻思。
白发来无限,青山去有期。
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
卖却新昌宅,聊充送老资。
我懒于去同州,心中这种情感又有谁能理解呢?
我诚心喜欢那丰厚的俸禄,但身体却日渐衰弱。
可怜我因病无法裁决案件,何不醉心于吟诗呢?
劳作与休息之间的距离悬殊,行藏之间我毫不疑虑。
只是徒然劳烦他人劝谏,最终还得自己思索。
白发无穷无尽,青山却有去期。
我唯一害怕的是外界的纷扰,家中无需担心饥饿。
卖掉新昌的房子,勉强充作养老的资助。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通俗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人生、自然等各个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因病未能赴任同州刺史时,诗中流露出他对官职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哲理的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官职和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慵不去”开篇,直接表露出他内心的懒惰与不愿赴任的情绪,接着又以“此意复谁知”表达了对于他人无法理解的孤独感。虽然他明白丰厚的俸禄可以带来物质享受,但身体的衰弱却让他感到无力。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比“病判案”和“醉吟诗”,揭示了他对生活选择的深思熟虑,显示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诗人以“卖却新昌宅”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物质的放弃,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生活境遇,也揭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洒脱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体现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与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在疾病中反思自我,最终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本诗表达了哪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但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白居易的诗多追求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描绘。两位诗人在不同的诗作中均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倾向于个人感受与哲理,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