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2:42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圣择狂夫言,俗信老人语。
我有老狂词,听之吾语汝。
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
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
寄言处世者,不可苦刚强。
龟性愚且善,鸠心钝无恶。
人贱拾支床,鹘欺擒暖脚。
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
彼固罹祸难,此未免忧患。
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
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
不唯鞭其后,亦要轭其先。
这首诗开篇提到,圣明的人选择狂妄之人的言论,而世俗的人则相信老人的话。我有一些老狂人的诗句,听我来告诉你。我观察器物,发现锋利的剑常常造成伤害。我观察人的身体,发现筋骨坚韧的,牙齿往往先衰亡。我要对世人说,不要过于执着于刚强。乌龟性情愚笨但善良,鸠鸟心性迟钝却无恶意。人们贱视床上的人,鹰却欺负趴在地上的人。我要对立身处世的人说,不能全然柔弱。因为那样的人必定会遭受祸害,而那些刚强者也难免忧患。究竟如何才能保全吉祥呢?就要在强与弱、刚与柔之间找到平衡。遵循周孔的教诲,借鉴老庄的思想。不能仅仅鞭策他人,还要给以引导。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心民生的题材而闻名。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旨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向后辈传达处世的智慧。诗中探讨了刚与柔的关系,强调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白居易的《遇物感兴因示子弟》通过对生活中器物和人体的观察,探讨了处世的哲理。诗的开头便引出“狂夫”和“老人”的对比,揭示出人们对智慧与经验的不同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对剑和身体的比喻,强调刚强与柔弱的辩证关系。
诗中提到乌龟和鸠鸟的性情,实际上是在提醒后辈们不要因为强者的外在表现而忽视内在的品质。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展示出强者与弱者的命运,并要求后辈们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衡。
最后,诗人提到的“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显示了他对儒道思想的融合与理解。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修身齐家,也适用于治国理政,表明了他对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生活中要寻找刚与柔的平衡,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动物象征分别是什么?
A. 龟和鹘
B. 蛇和老虎
C. 鸟和鱼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刚与柔”象征着什么?
A. 强与弱的对比
B. 智慧与愚昧的对比
C. 贫与富的对比
答案:A
“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强调了什么?
A. 只遵循儒家思想
B. 融合儒道思想
C. 排斥其他思想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白居易的作品及其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