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卜算子 其三

《卜算子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2:52:56

诗句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祗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2:56

原文展示: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祗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在沉睡,醒来之后又不知睡在哪里。
想问一下,身体的沉睡与梦中的身影,哪个才是真正的存在?
醉酒之后,有人醒来,而醒来的人却无人再醉。
要想了解那三千世界与大千宇宙,不能只停留在微尘之外。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睡眠。
  • 祗对:这里指的是“真正的存在”。
  • 醉后:指酒醉之后的状态。
  • 三千与大千:三千指的是三千大道,大千指的是无边无际的宇宙。
  • 微尘:比喻微小的事物。

典故解析:

  • “三千与大千”:源自佛教哲学,表示不同层面的世界观,强调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哲理深邃著称,常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梦与醒的对比,反映了对存在与意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其三》通过梦与醒的对比,探讨了人生与存在的意义。诗中开篇便以“梦里不知眠”引入,令人感受到一种迷茫与无奈,仿佛在诉说个体对自我状态的困惑。随后的“觉后眠何在”更是加深了这种困惑,仿佛在追问,梦与现实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通过“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祗对”的设问,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真实与虚幻的关系。这里的“眠身”与“梦身”成为了存在的两个面向,展现了人类在探索自我意识时所面临的种种困惑。

而后两句“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醉酒与清醒之间的转变,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种种状态,反映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一句“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不仅是对宇宙的感悟,也是对人类存在的深刻理解。在这里,诗人提醒我们,认知的真谛不在于表面的细微,而在于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

    • 表达了在梦中无法识别自我状态,醒来后又无法明确自己之前的状态。
  2.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祗对。

    • 质疑真实的存在,探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 描绘了醉酒与清醒的状态对比,反映人生的多样和无常。
  4.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 强调认识世界的深度与广度,提示人们需超越表面,深入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眠身与梦身”,用两种状态比喻存在的复杂。
  • 反问:引发思考,增强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通过梦与现实的对比,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幻想与潜意识。
  • :代表现实与清明。
  • :象征迷失与混乱。
  • 三千与大千:象征层次分明的世界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里不知眠”意指: A. 在梦中睡得很香
    B. 在梦中无法自知
    C. 梦里有很多人

  2. “醉后有人醒”体现了什么? A. 醉酒的快乐
    B. 人生的无常
    C. 醒后能喝酒

  3. “三千与大千”的意思是: A. 只有三个世界
    B. 宇宙的广阔
    C. 微小的尘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瓘的梦境哲学与李白的豪放,前者探讨内心的迷茫,后者则表现对生命的热烈追求,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有显著区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哲学与诗歌》
  • 《陈瓘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一 复用前韵答鲁直并呈明略 弋阳道中 题惠崇画四首 其四 冬 至日同文潜舍人饮钱京兆穆父家 引驾行·春云轻锁 青玉案·三年宋玉墙东畔 同李主簿叔文饮北庄 和文潜期饮大尹穆父家兼呈尹 复用方字韵奉赠同舍慎思文潜同年天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貌的词语有哪些 檄书 立字旁的字 尖担两头脱 帘幕 别作一眼 左开头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司原 妙手空空 斋戒 嚼舌头根 長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淋巴液 铭刻心骨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