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7:09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一点炊烟竹里村,
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
千丈藤罗古木昏。
几间茅草屋坐落在水边的村庄,
垂柳依依,绿影映照着门前。
在渡口,船夫独自站着,呼唤着船。
一身蓑衣在烟雨中,浑身湿透,迎接黄昏。
远处竹林中冒出一缕炊烟,
村民们在雨中紧闭着门。
几声鸟鸣不知飞向何处,
千丈的藤蔓缠绕着古木,显得幽暗沉寂。
本诗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乡村生活,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感悟。
作者介绍:孙觌,字子美,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描写乡村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吴门道中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首联“数间茅屋水边村”,以“茅屋”及“水边”构建出一个清新宜人的乡村画面,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这一处世外桃源的赞美。接着,“杨柳依依绿映门”,通过柳树的描写,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气息,渗透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更为深邃的意境。“渡口唤船人独立”,船夫在渡口的独立身影,似乎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一蓑烟雨湿黄昏”则将诗人置于一种朦胧而感伤的境地,雨中的黄昏更显得孤寂。最后几句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简单而宁静的渴望,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人们在动荡社会中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悠远的乡愁和深刻的哲思,唤起了对自然和人类生活本质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数间茅屋水边村”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城市
B. 乡村
“一蓑烟雨湿黄昏”中“蓑”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雨具
诗中提到的“好鸟”表现了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乡村的繁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