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0
今日良宴会,宾客相追逐。
四座列氍毹,帘下奏丝竹。
金樽倾美酒,玉盘盛粱肉。
众人皆醉饱,贱夫愈局促。
群居无高论,不如处幽独。
归来炊寒灶,脱粟煮薄粥。
今天是个美好的宴会,宾客们相互追逐。
四周铺设着氍毹,帘下乐声悠扬。
金杯倾倒着美酒,玉盘装盛着丰盛的肉。
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低贱的仆人反而显得更加局促。
聚集在一起并没有高深的讨论,不如独处一隅。
回到家中点燃寒灶,脱下外衣煮一碗稀粥。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表现的宴会场景和对比低贱仆人和高雅宾客的描写,反映了一种对世俗繁华与内心孤独的思考,隐含了对人生的哲理。
戴廷栻,清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自然著称。其作品多以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对平淡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宴会文化以及人们内心的孤独感。通过对比热闹的场面和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思考。
《今日良宴会》是一首以宴会场景为背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热闹的聚会和对比低贱仆人的局促,揭示了在繁华背后人们的孤独感。开头几句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面,宾客们追逐嬉闹,乐声悠扬,构成了一个欢快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反思。
在这样的热闹中,低贱的仆人却愈显得局促,似乎在高雅的环境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群居生活的批判,认为不如独处于幽静之地,得以安静思考。这种孤独感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人性深处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热闹与孤独、外在繁华与内心宁静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现实意义。
整首诗探讨了繁华宴会背后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内心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哪些?
诗人对群居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贱夫愈局促”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