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1:39
王岐公挽辞 其三
作者:黄裳〔宋代〕
鼎味难求和,龙髯忽许攀。
应随先帝仗,已立太师班。
人散沙堤悄,恩收客馆閒。
风神岩兢秀,千古画图间。
这首诗的意思是:
品味真正的和谐是难得的,像龙的胡须一样显得渺小却又充满希冀。
恰如先帝的威风,早已建立了太师的威望。
人们在沙堤上散去,恩德如同收起的往事,客馆旁显得冷清而宁静。
风在岩石间轻拂,神采奕奕,犹如千古的画卷在眼前慢慢展开。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及对人物的深切感情。他的诗风以典雅和凝练著称,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这首诗是黄裳为悼念一位已故的王岐公而作,表达了对其生前事迹的缅怀与哀思。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反映出对稳定和和谐的渴望。
《王岐公挽辞 其三》是一首兼具纪实与抒情的挽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王岐公的怀念与敬仰。首句“鼎味难求和”一开篇,便用鼎的象征意义引入,暗示和谐的珍贵与难得。接着提到“龙髯”,则隐喻高贵的身份与理想,表达了对王岐公的崇敬。
“应随先帝仗,已立太师班”两句则是对王岐公过往成就的肯定,彰显出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与影响力,进一步加深了对其的怀念之情。而后面“人散沙堤悄,恩收客馆闲”,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描绘出人去楼空的寂寞场景,令人倍感惆怅。
最后的“风神岩兢秀,千古画图间”,则是对自然美的赞美,给人以宁静与思索的空间,仿佛在诉说王岐公虽已离去,但他的一生如同美丽画卷,永存于世。
整首诗语句简练而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黄裳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已故人物的悼念,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对历史时光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鼎味难求和”中“鼎”主要象征什么?
“人散沙堤悄”中“沙堤”意指?
诗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
《王岐公挽辞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黄裳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哀悼,而李白的诗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