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6:37
神宗皇帝挽辞 其三
作者: 黄裳 〔宋代〕
集英春又到,闲了万年觞。
晓鼓催攒殿,悲风助挽郎。
帝符归有道,仙仗去无方。
谁念频回首,诸生泪两行。
春天又来了,英俊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喝着酒,似乎已经闲了万年。
晨鼓声催促着朝廷的议事,悲风吹拂,助长了我的哀伤。
皇帝的符令归于正道,仙人的车马却无处可寻。
谁来想到我频频回首,泪水已经流下两行。
本诗提到的“帝符”和“仙仗”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帝符代表着皇权与治理,而仙仗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感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是在宋神宗去世后所作,作者因其去世而感到悲痛,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惆怅。
《神宗皇帝挽辞 其三》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怀念的挽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局的感慨。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方式,使得诗句在结构上显得工整而有韵律感。诗的开篇“集英春又到,闲了万年觞。”,通过春天的到来,似乎隐喻着新生与希望,但随即转入“晓鼓催攒殿,悲风助挽郎。”,使得整个情感基调迅速转向悲伤,表现出对皇帝的哀悼。诗中“帝符归有道,仙仗去无方。”一方面展现了皇帝的德行,另一方面则暗示了他的离去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加大。最后一句“谁念频回首,诸生泪两行。”,更是以士子的泪水,体现了对皇帝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深刻而动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悼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诗中“晓鼓催攒殿”中的“晓鼓”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鼓声
B. 早晨的鼓声
C. 中午的鼓声
D. 没有鼓声
诗中“诸生泪两行”中的“诸生”指的是:
A. 皇帝
B. 士子
C. 平民
D. 官员
“帝符归有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皇帝的赞美
B. 对现实的失望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朋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