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19:12
夜归
白居易 〔唐代〕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醉意朦胧中,漫步于湖岸,马鞭轻敲着镫,伴随着清脆的声响,走在青山松树下,月光洒在十里沙堤上。随着楼角的移动,路上的影子渐渐变化,潮头的风正欲翻过江面。归来的他尚未放下笙歌,画戟门已经打开,烛光映红了整个门庭。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深厚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涉及爱情、人生、社会等多个主题,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诗中描绘了归家的宁静与愉悦,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夜归》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以半醉的状态,悠闲地行走在湖岸边,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半醉闲行”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松弛自在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夜晚湖岸的宁静与清新。
接下来的描写中,马鞭的敲击声与清脆的镫声交织在一起,使得环境中的声音生动而富有节奏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提到的“万株松树”和“十里沙堤”,则将宽广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绪的交融。最后两句“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则表现了归家的喜悦和温暖,烛光照亮了归途,象征着家的温馨与人情的温暖。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归属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极具生活哲学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归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归属感的渴求。
诗词测试:
诗中“半醉”指的是:
A. 完全醉酒
B. 略微醉酒
C. 酒未喝
“画戟”在诗中象征的是:
A. 战争
B. 家的守卫
C. 自然
诗人描绘的夜晚景色主要是: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湖岸
C. 嘈杂的市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夜归》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着浓厚的自然气息与生活感悟,但白居易的诗更为平易近人,强调归家的温暖,而王维的诗则更为深邃,蕴含着更多的哲思与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