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55:53
作者: 龚翔麟 〔清代〕
一帘花,三尺枕。春梦几曾醒。轻逐柔绡,髣髴转蓬径。去寻水蝶岩蜂,重逢俊侣,正好约园林烧笋。小槐顶。添声遮了新蝉,催回载诗艇。红镜穿纱,移遇半床影。柳蛮唤噙瓯香,金眉教洗,写不断相思归兴。
一帘花下,三尺宽的枕头。春梦几时才能醒来?轻轻追随那柔软的绸缎,似乎在那转蓬的路径上游荡。去寻找那水边的蝴蝶和岩石上的蜜蜂,重逢的佳侣,在园林中正好约会烧笋。小槐树下,蝉声渐渐被遮住,催促着我回到载满诗意的船上。红色镜子映衬着轻纱,半床的影子随之移动。柳蛮轻声呼唤,带来瓯香,金色的眉毛轻轻洗净,写不尽的相思与归兴。
作者介绍: 龚翔麟(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蕴含浓厚的乡愁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祝英台近 其二》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恋人的思念。开篇“一帘花,三尺枕”,即设定了一个温柔、梦幻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花海中,感受到恋人间的亲密与温情。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运用轻盈的意象,如“轻逐柔绡”、“水蝶岩蜂”,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恋人间的甜蜜与美好。
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感情,尤其是“红镜穿纱,移遇半床影”,通过镜子与影子的意象,传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依恋。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整首诗在轻柔的语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爱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恋人思念的惆怅,通过柔美的意象传达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水蝶”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