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

《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

时间: 2025-05-06 01:57:09

诗句

团团凌风桂,宛在水之东。

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09

原文展示:

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 张栻 〔宋代〕 团团凌风桂,宛在水之东。 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

白话文翻译:

圆圆的桂树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水东边。 月光穿过树林的影子,落在碧绿的水面上。

注释:

  • 团团:形容圆圆的样子。
  • 凌风:在风中摇曳。
  • 桂:桂树,常绿乔木,花香。
  • 宛在:仿佛在。
  • 水之东:水的东边。
  • 月色:月光。
  • 穿林影:穿过树林的影子。
  • 却下:落在。
  • 碧波:碧绿的水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城南杂咏二十首》,是张栻在城南游玩时所作的一系列诗。诗中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自然景色。首句“团团凌风桂”,用“团团”形容桂树的形态,给人以圆润、饱满的感觉,而“凌风”则赋予了桂树动态美。次句“宛在水之东”,通过“宛在”一词,营造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后两句“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月光穿过树林,落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深沉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团团”和“凌风”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桂树在风中的姿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
  • 次句“宛在水之东”,用“宛在”一词,增强了桂树与水之间的联系,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 后两句通过“月色穿林影”和“却下碧波中”,描绘了月光与水面的交融,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团团”形容桂树,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拟人:“凌风”赋予了桂树动态,使其仿佛有了生命。
  • 对仗:“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中的“穿”与“下”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下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桂树、月色、林影、碧波。
  • 桂树象征着坚韧和美好,月色和林影共同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碧波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团团凌风桂”形容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桂树 C. 水波
  2. “月色穿林影”中的“穿”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A. 穿过 B. 照射 C. 落下
  3. 诗的最后一句“却下碧波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月亮落在水中 B. 月光落在水中 C. 桂树落在水中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春风 春睡 苏幕遮 别 太常引 浪淘沙 登太阳阁观隅田川晚景 浣溪沙 题广爱寺楞伽山 同刘侍郎咏笋 题黄居寀秋山图 癸巳中秋次韵答陈润珊并示江南留京诸子 其四 癸巳中秋次韵答陈润珊并示江南留京诸子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辛字旁的字 行岸 过涉 立刀旁的字 类同相召 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雁泊人户 己字旁的字 知几其神 心绪如麻 博学多才 载福 吾道 颠来倒去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