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闻雷已而大雪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闻雷已而大雪》

时间: 2025-04-27 13:15:31

诗句

春信梅边动,雷声枕上惊。

忽看窗纸白,顿觉竹声清。

江海空余梦,壶觞起自倾。

朝来倚楼处,玉树满湘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5:31

原文展示:

春信梅边动,雷声枕上惊。忽看窗纸白,顿觉竹声清。江海空余梦,壶觞起自倾。朝来倚楼处,玉树满湘城。

白话文翻译:

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在梅花边上悄然传开,雷声在枕头上惊醒了我。突然看到窗户纸变得洁白,顿时觉得竹子的声音格外清脆。江海之间的梦想已经空空如也,酒杯自己倾倒。早晨来到楼上倚栏处,玉树般的雪花覆盖了整个湘城。

注释:

  • 春信:春天的消息。
  • 梅边:梅花旁边,指梅花开放预示春天来临。
  • 雷声:春天的雷声,表示春天到来。
  • 枕上惊:在枕头上被雷声惊醒。
  • 窗纸白:窗户纸被雪映得发白。
  • 竹声清:竹子被雪覆盖,风吹过时声音清脆。
  • 江海空余梦:江海之间的梦想已经消逝。
  • 壶觞起自倾:酒壶自动倾倒,比喻诗人自斟自饮。
  • 玉树:比喻雪覆盖的树木。
  • 湘城:指湖南一带的城市,这里泛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到来时,诗人在夜晚被雷声惊醒,随后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和大雪的降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诗中“春信梅边动”一句,以梅花预示春天的到来,寓意生机勃勃;“雷声枕上惊”则生动描绘了雷声惊醒诗人的情景,增强了诗的动态感。后两句通过对雪后景象的描绘,如“窗纸白”、“竹声清”,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信梅边动”:梅花开放预示春天即将到来,这里用“动”字形容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萌动。
  2. “雷声枕上惊”:春天的雷声在枕头上惊醒了诗人,这里用“惊”字形容雷声的突然和响亮。
  3. “忽看窗纸白”:突然看到窗户纸被雪映得发白,这里用“忽”字形容景象的突然变化。
  4. “顿觉竹声清”:顿时觉得竹子被雪覆盖后,风吹过时声音格外清脆,这里用“顿”字形容感受的即时性。
  5. “江海空余梦”:江海之间的梦想已经消逝,这里用“空余”形容梦想的虚无。
  6. “壶觞起自倾”:酒壶自动倾倒,比喻诗人自斟自饮,这里用“起自倾”形容动作的自发性。
  7. “朝来倚楼处”:早晨来到楼上倚栏处,这里用“朝来”形容时间的转换。
  8. “玉树满湘城”:玉树般的雪花覆盖了整个湘城,这里用“玉树”比喻雪覆盖的树木,形容雪景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树”比喻雪覆盖的树木,形象生动。
  • 拟人:如“壶觞起自倾”,赋予酒壶以人的动作,增添诗意。
  • 对仗:如“春信梅边动,雷声枕上惊”,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和大雪降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春信:春天的消息,象征生机和希望。
  • 雷声:春天的雷声,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 窗纸白:窗户纸被雪映得发白,象征雪的纯洁和美丽。
  • 竹声清:竹子被雪覆盖后,风吹过时声音清脆,象征宁静和清新。
  • 玉树:比喻雪覆盖的树木,象征雪景的美丽和壮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信梅边动”中的“春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消息 B. 春天的风 C. 春天的花 D. 春天的雨 答案:A

  2. 诗中“雷声枕上惊”描绘了什么情景? A. 诗人被雷声惊醒 B. 诗人听到雷声 C. 诗人看到雷电 D. 诗人感到害怕 答案:A

  3. 诗中“玉树满湘城”中的“玉树”比喻什么? A. 雪覆盖的树木 B. 美丽的花朵 C. 高大的树木 D. 洁白的云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春天到来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的《梅花》: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对梅花坚韧品质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闻雷已而大雪》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宏观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的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次韵王巩见赠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种药苗二首 其二 种决明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寄龙井辩才法师三绝 中秋夜八绝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遮扼 李郭同舟 车字旁的字 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潜德隐行 杂就 揪辫子 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字的词语有哪些 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 逆亿 包含脑的词语有哪些 时乖运舛 走之旁的字 积时累日 通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