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15:20:16

诗句

春意新回庭树,角声莫起江城。

更著水仙为伴,真成难弟难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0:16

原文展示: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 张栻 〔宋代〕 春意新回庭树,角声莫起江城。 更著水仙为伴,真成难弟难兄。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新意正回到庭院中的树木,城中的号角声请不要响起。 更有水仙花作为伴侣,真是难以分出高低的兄弟。

注释:

  • 春意:春天的气息。
  • 新回:刚刚回到。
  •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角声:号角声,常指军中的号角声。
  • 江城:指城市,特别是有江河的城市。
  • 更著:再加上。
  • 水仙:一种花卉,常用来象征高洁。
  • 难弟难兄:形容两者都非常优秀,难以分出高低。

诗词背景: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张栻应周畏知之邀,为其询问城东梅坞的情况而作的七首诗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春天庭院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庭院为背景,通过对新回的春意和庭院树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中的“角声莫起江城”一句,暗示了对战争和喧嚣的厌倦,希望城市能够保持宁静。而“更著水仙为伴,真成难弟难兄”则通过水仙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栻诗歌的清新自然和理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 首句“春意新回庭树”,通过“新回”二字,强调了春天的到来给庭院带来的新气象。
  • 次句“角声莫起江城”,用“莫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避免战争和喧嚣。
  • 第三句“更著水仙为伴”,以水仙为伴,象征高洁和纯洁。
  • 末句“真成难弟难兄”,用“难弟难兄”形容水仙,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极高评价。

修辞手法:

  • 拟人:“角声莫起江城”中的“莫起”赋予了角声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表达效果。
  • 比喻:“真成难弟难兄”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水仙的高洁品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通过春天的庭院景象和水仙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和平、宁静和高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春意:象征生机和希望。
  • 庭树:代表自然和宁静。
  • 角声:象征战争和喧嚣。
  • 水仙:象征高洁和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角声莫起江城”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战争停止 B. 希望城市繁荣 C. 希望春天更快到来 D. 希望水仙花开 答案:A

  2. 诗中的“真成难弟难兄”用来形容什么? A. 春天的树木 B. 水仙花 C. 庭院 D. 角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自然和人事,表达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栻的《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其二 病假中南亭闲望 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阿崔 官舍闲题 独酌忆微之(时对所赠醆) 秋池二首 寄唐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饱餐一顿 墨庄 敬终慎始 劈划 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刖趾适履 包含谨的词语有哪些 麾斥八极 婚检 衣锦荣归 冕黻 水字旁的字 论律 心字底的字 矛字旁的字 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