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4:36
原文展示
关河令(清远轩晚望)
赵师侠 〔宋代〕
亭皋霜重飞叶满。听西风断雁。闲凭危阑,斜阳红欲敛。行人归期太晚。误仿佛征帆几点。水远连天,愁云遮望眼。
白话文翻译
亭子旁的平地上,霜重使得落叶满地。听着西风吹过,断断续续的雁声传来。悠闲地倚着高高的栏杆,斜阳渐渐收敛了它的红光。行人的归期太晚,误以为天边那几点像是远行的帆船。水面辽阔,与天相连,愁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注释
- 亭皋:亭子旁的平地。
- 霜重:霜很厚,形容天气寒冷。
- 飞叶满:落叶满地,形容秋天的景象。
- 西风断雁:西风吹过,雁声断断续续,形容秋天的凄凉。
- 危阑:高高的栏杆。
- 斜阳红欲敛:斜阳渐渐收敛了它的红光,形容傍晚的景象。
- 行人归期太晚:行人的归期太晚,形容等待的焦急。
- 误仿佛征帆几点:误以为天边那几点像是远行的帆船,形容远望时的错觉。
- 水远连天:水面辽阔,与天相连,形容景色的壮阔。
- 愁云遮望眼:愁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形容心情的忧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侠,字子厚,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该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侠在清远轩晚望时所作,通过对秋日傍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皋霜重、西风断雁、斜阳欲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诗人悠闲地凭栏远望,却因行人归期太晚而心生焦急,误将天边的几点看作是远行的帆船,这一细节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水远连天、愁云遮望眼的描绘,更是将诗人的忧郁心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皋霜重飞叶满:亭子旁的平地上,霜很厚,落叶满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
- 听西风断雁:听着西风吹过,雁声断断续续,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孤独。
- 闲凭危阑:悠闲地倚着高高的栏杆,形容诗人的闲适状态。
- 斜阳红欲敛:斜阳渐渐收敛了它的红光,描绘了傍晚的景象。
- 行人归期太晚:行人的归期太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和焦急。
- 误仿佛征帆几点:误以为天边那几点像是远行的帆船,形容远望时的错觉。
- 水远连天:水面辽阔,与天相连,形容景色的壮阔。
- 愁云遮望眼:愁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表达了诗人的忧郁心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斜阳红欲敛”,将斜阳拟人化,形容其渐渐收敛红光的样子。
- 比喻:如“误仿佛征帆几点”,将天边的几点比喻为远行的帆船,形容远望时的错觉。
- 对仗:如“亭皋霜重飞叶满”与“水远连天愁云遮望眼”,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个人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皋霜重:亭子旁的平地上,霜很厚,落叶满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
- 西风断雁:西风吹过,雁声断断续续,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孤独。
- 斜阳红欲敛:斜阳渐渐收敛了它的红光,描绘了傍晚的景象。
- 水远连天:水面辽阔,与天相连,形容景色的壮阔。
- 愁云遮望眼:愁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表达了诗人的忧郁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亭皋霜重飞叶满”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误仿佛征帆几点”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
A. 确实
B. 好像
C. 错误
D. 正确
-
诗中“愁云遮望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C. 秋天
- B. 好像
- B. 忧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师侠的《关河令(清远轩晚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师侠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赵师侠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侠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