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致方曦

《致方曦》

时间: 2025-05-10 04:17:32

诗句

高楼举目望,咫尺天涯间。

百唤无一应,谁知离恨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7:32

原文展示

高楼举目望,咫尺天涯间。
百唤无一应,谁知离恨多。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仰望,似乎只在咫尺之近,却又感觉遥不可及。
无论怎么呼唤,竟然没有一个回应,谁又知道心中的离愁别恨是多么深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楼:高大的楼房,象征着遥远的期待和孤独的心情。
  • 咫尺天涯:原意是形容距离近似却又感到遥远,表示一种深切的思念。
  • 百唤无一应:用“百”字夸张地表达无论如何呼喊都无人回应的绝望。
  • 离恨:离别的怨恨,表现了离别后的痛苦。

典故解析:
“咫尺天涯”常用于表达思念的无奈,出自古文,意指虽然在眼前,但感情上的隔阂却让彼此如同天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苦难与抗争,富有感情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萧红感受到孤独与离别的时期,反映了她内心的挣扎与对亲人的思念,及对社会动荡的无奈感受。

诗歌鉴赏

《致方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它通过高楼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高楼举目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孤寂的空间,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向远方眺望,似乎在寻找某种慰藉。然而,“咫尺天涯间”却道出了心中无法言喻的距离感——虽然在同一片天地下,心灵的距离却无法拉近,这种感觉让人倍感无奈。

接下来的“百唤无一应”则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诗人无数次的呼唤,却得不到回应,反映了她在情感上的无助与失落。最后一句“谁知离恨多”则是对离别苦痛的深刻感慨,令人动容。离恨的沉重,正是萧红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非常凝练,萧红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楼举目望:在高处眺望,传达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象征着孤独。
  • 咫尺天涯间:即使在近处,心灵的隔阂却如同天涯,彰显思念的深切。
  • 百唤无一应:无数次的呼唤,反映了内心的渴望与失落。
  • 谁知离恨多: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对情感深度的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距离比作天涯,形象地表达思念的深远。
  • 夸张:用“百唤”来强调无回应的绝望。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念与离别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示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孤独的高度与对未来的期望。
  • 咫尺:代表着近距离的情感却又无法触及的遗憾。
  • 离恨:体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咫尺天涯”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亲密的关系
    • B. 心灵的距离感
    • C. 物理距离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孤独感?

    • A. 河流
    • B. 高楼
    • C. 山川
  3. 诗中“百唤无一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念与孤独。
  • 《离骚》屈原:探讨离别与痛苦。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致方曦》的思念主题相似,但《夜泊牛津》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而《致方曦》则侧重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萧红文集》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日用四首 其四 秋日次前辈新年韵 山园晚兴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寄题儒荣堂 致仕後即事 衰甚书感 术家言予今岁畏四孟月而秋尤甚自初秋小疾屡 杂咏 简邢德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煞风景 包含涌的成语 包含干的词语有哪些 羽化飞天 出奇制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革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移天徙日 卒岁穷年 车字旁的字 包含谛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贫蹇 鸟汉 苦心极力 刑章 包含择的成语 得胜回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