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4:32
琴台如髻绕烟鬟,
学得新声手自弹。
七十二峰看不尽,
烟波纯浸洞庭山。
这首诗描绘了琴台的美丽,像姑娘的发髻一样绕着缭绕的烟雾。作者在这里学习到了新的琴声,手中自弹自奏。眼前的七十二峰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润泽着整个山川。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峰”是指洞庭湖周边的山峰,历史上被称为“岳阳八景”,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秀美。洞庭湖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诗篇都以此地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魏禧,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记载。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琴棋书画为题材,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灵岩杂咏》成诗于魏禧对洞庭湖及其周边美景的游历之时,表现了他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启发与感动。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的灵性与艺术的交融,使他创作出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这首《灵岩杂咏》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开头的“琴台如髻绕烟鬟”以形象化的比喻,将琴台与女子的发髻相提并论,既展现了琴台的优雅,也赋予了自然景色以灵动的生命。这种意象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美,仿佛置身于一种人、自然、艺术融为一体的境地。
接下来,诗人提到“学得新声手自弹”,表达了他在自然的启发下,获得了新的音乐灵感。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的感悟,象征着艺术与自然的结合。最后一句“七十二峰看不尽,烟波纯浸洞庭山”则将视野从琴台扩展到宽广的山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给予读者一种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琴台和洞庭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心中那种悠远的艺术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崇敬,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自然主义思想。
琴台如髻绕烟鬟
描述琴台的美丽,像女子的髻发缠绕着烟雾,形象且生动。
学得新声手自弹
表达诗人在琴台上自得其乐,学会了新的琴声,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
七十二峰看不尽
形容洞庭湖周边高峰众多,景色美丽,令诗人目不暇接,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烟波纯浸洞庭山
描述湖面烟波荡漾,山水相依,诗人感受到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通过对洞庭湖及琴台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体现了诗人那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基调。
诗中“琴台如髻”中的“髻”指的是什么?
“七十二峰看不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烟波纯浸”中的“纯”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