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萧红墓上 其三

《萧红墓上 其三》

时间: 2025-05-07 22:24:14

诗句

东风今已压西风,春在文园艺圃中。

众鸟争喧花里笑,百花齐放鸟喧中。

呼兰河畔花成浪,越秀山边鸟作钟。

万紫千红犹有恨,恨无叶此与萧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4:14

原文展示

东风今已压西风,春在文园艺圃中。
众鸟争喧花里笑,百花齐放鸟喧中。
呼兰河畔花成浪,越秀山边鸟作钟。
万紫千红犹有恨,恨无叶此与萧红。

白话文翻译

东风已经压倒了西风,春天在文人的园子和花圃中悄然来临。
众多鸟儿在花间争相鸣叫,百花齐放中也伴随着鸟儿的喧闹。
呼兰河畔的花朵如浪潮般盛开,越秀山边的鸟儿则像钟声一样鸣叫。
万紫千红的花朵中,仍然有一丝遗憾,那就是没有叶子与萧红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西风:通常象征秋冬,暗示冬季的结束。
  • 文园艺圃:文人聚集的园子和花圃,象征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 呼兰河:河流名称,指的是东北地区,代表自然景观。
  • 越秀山:广州市的一座山,寓意南方的景色。
  • 万紫千红:形容花色繁多、绚丽的景象。
  • 萧红:指作者所追忆的人,具有特定的情感寄托。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春天的描绘与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绀弩(1890年-1968年),字秀峰,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早期参与新文化运动,作品涉及诗歌、散文、翻译等多种文体。他的诗歌风格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同时融入了现代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对已故友人萧红的缅怀之际,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伤感。诗中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反衬出对亡友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歌鉴赏

《萧红墓上 其三》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华与活力。开篇的“东风今已压西风”意在强调春天的强势来临,与此同时,诗人也在春意盎然的背景下,深感对萧红的怀念与惋惜。鸟儿的欢歌与花朵的争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然而在这美丽的场景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丝遗憾,恰如“恨无叶此与萧红”。这里的“无叶”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更是对萧红深情的追忆,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春天的勃勃生机,映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诗中的“呼兰河畔花成浪,越秀山边鸟作钟”两句,描绘了自然与生命的律动,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最终,诗人在万紫千红的花海中,仍感到对萧红逝去的无奈与惋惜,使整首诗在生机勃勃的表象下,流露出深深的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今已压西风:春风已至,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 春在文园艺圃中:春天的气息在文人聚集的园子与花圃中弥漫。
  • 众鸟争喧花里笑:鸟儿们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形成热闹的景象。
  • 百花齐放鸟喧中:各种花朵竞相开放,伴随着鸟儿的鸣叫。
  • 呼兰河畔花成浪:呼兰河边的花开得如同波浪般翻滚。
  • 越秀山边鸟作钟:越秀山边的鸟鸣声如同钟声,增添了春日的韵律。
  • 万紫千红犹有恨:尽管花色繁多,诗人心中却有一份遗憾。
  • 恨无叶此与萧红:对于萧红的怀念与遗憾,反映出深情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成浪”,将花比作浪潮,形象生动。
  • 拟人:鸟儿“作钟”,赋予鸟儿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如“众鸟争喧”与“百花齐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已故友人萧红的怀念,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寓意深刻,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繁荣。
  • 河流: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 :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稳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2. “恨无叶此与萧红”中的“恨”指的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失望
    • B) 对萧红的怀念
    • C) 对大自然的怨恨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是?

    • A) 冬雪皑皑
    • B) 春花烂漫
    • C) 秋叶飘零

答案:

  1. B) 春天
  2. B) 对萧红的怀念
  3. B) 春花烂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 《相思》 - 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萧红墓上 其三》和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聂绀弩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友人的怀念,展现出一种不同的情感深度与温度。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聂绀弩诗文选》
  • 《现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辛卯年雪 寒食日出游 答孟郊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王六,王建也)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 华山女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孤屿 答李翊书 题游息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治结尾的成语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河清海竭 妙笔生花 心字底的字 桑户蓬枢 衾材 石虎殿 母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亡比 舌字旁的字 剪发披褐 舂杵 故纸 隹字旁的字 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