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38
遗简诗
作者:赵惠宗 〔唐代〕
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至精为神,元气为躯。
散阳为明,合阴为符。
形为灰土,神为仙居。
众垢将毕,万事永除。
吾驾时马,日月为卫。
洞耀九霄,上谒天帝。
明明我众,及我门人。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
懋哉懋哉,馀无所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索,认为人的存在是虚无中的一种安排。人的精华是精神,肉体则是元气的载体。光明与阴影是宇宙的符号,身体最终化为尘土,而精神则升华为仙人所居。随着污垢的清除,万事皆可解脱。作者乘着时光之马,日月为我护卫,直上云霄,拜见天帝。与我同行的还有我的弟子。伪道只养形体,真正的道则滋养灵魂。伟哉,伟哉,我没有别的可以再说的了。
赵惠宗(生年不详-约898年),唐代诗人,字景明,号弘道。赵惠宗的诗歌以道教为主题,追求精神的超越与升华。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哲理与自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道教思想。
《遗简诗》创作于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真谛。诗中渗透着道教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遗简诗》是一首探讨生命与存在的哲理诗,诗人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生我于虚,置我于无”即揭示了人的存在是由虚无中产生的,强调了生命的本质与宇宙的关系。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至精为神,元气为躯”进一步探讨了精神与肉体的关系,强调了精神的至高无上和肉体的短暂性。
诗中的“众垢将毕,万事永除”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在经历世间的烦扰后,最终会实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作者以“吾驾时马,日月为卫”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追寻真理的旅程中,时间与自然的陪伴,这种意象具有强烈的道教色彩。
全诗在结构上条理清晰,通过对比“伪道养形,真道养神”总结了两种修行的方式,强调真道的重要性。最后的“懋哉懋哉,馀无所陈”则是对自己思想的自信与坚定,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道教为核心,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精神的追求,强调了对真道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
“生我于虚”的意思是:
A. 生命源于真实
B. 生命源于虚无
C. 生命源于痛苦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中“伪道”指的是什么?
A. 正确的修行
B. 虚假的修行
C. 传统的修行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精神的追求与超脱
C. 对世俗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