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遗简诗

《遗简诗》

时间: 2025-05-02 04:52:38

诗句

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至精为神,元气为躯。

散阳为明,

合阴为符。

形为灰土,神为仙居。

众垢将毕,万事永除。

吾驾时马,日月为卫。

洞耀九霄,上谒天帝。

明明我众,

及我门人。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

懋哉懋哉,馀无所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38

原文展示

遗简诗
作者:赵惠宗 〔唐代〕

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至精为神,元气为躯。
散阳为明,合阴为符。
形为灰土,神为仙居。
众垢将毕,万事永除。
吾驾时马,日月为卫。
洞耀九霄,上谒天帝。
明明我众,及我门人。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
懋哉懋哉,馀无所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索,认为人的存在是虚无中的一种安排。人的精华是精神,肉体则是元气的载体。光明与阴影是宇宙的符号,身体最终化为尘土,而精神则升华为仙人所居。随着污垢的清除,万事皆可解脱。作者乘着时光之马,日月为我护卫,直上云霄,拜见天帝。与我同行的还有我的弟子。伪道只养形体,真正的道则滋养灵魂。伟哉,伟哉,我没有别的可以再说的了。

注释

  • :指空无、虚幻。
  • :无形、没有。
  • 至精:最精纯的东西。
  • 元气:指生命的本源与活力。
  • 散阳:阳光散布开来,象征光明。
  • 合阴:阴暗的合成,象征阴影。
  • 灰土:指人死后身体化为尘土。
  • 仙居: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 众垢:指世俗的污垢与烦恼。
  • 伪道:不是正道的修行。
  • 真道:真正的修行之道。
  • 懋哉:伟大、了不起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惠宗(生年不详-约898年),唐代诗人,字景明,号弘道。赵惠宗的诗歌以道教为主题,追求精神的超越与升华。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哲理与自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遗简诗》创作于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真谛。诗中渗透着道教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遗简诗》是一首探讨生命与存在的哲理诗,诗人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生我于虚,置我于无”即揭示了人的存在是由虚无中产生的,强调了生命的本质与宇宙的关系。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至精为神,元气为躯”进一步探讨了精神与肉体的关系,强调了精神的至高无上和肉体的短暂性。

诗中的“众垢将毕,万事永除”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在经历世间的烦扰后,最终会实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作者以“吾驾时马,日月为卫”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追寻真理的旅程中,时间与自然的陪伴,这种意象具有强烈的道教色彩。

全诗在结构上条理清晰,通过对比“伪道养形,真道养神”总结了两种修行的方式,强调真道的重要性。最后的“懋哉懋哉,馀无所陈”则是对自己思想的自信与坚定,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生我于虚,置我于无:生命的产生源于虚无,强调存在的奥秘。
  2. 至精为神,元气为躯:精神是最精微的存在,而肉体则是生命的外壳。
  3. 散阳为明,合阴为符:光明象征着真理,阴暗则是世俗的象征。
  4. 形为灰土,神为仙居:肉体最终化为尘土,而精神则可归于仙境。
  5. 众垢将毕,万事永除:隐喻世间的烦恼与污垢终将消逝。
  6. 吾驾时马,日月为卫:形象地描绘了追求真理的旅程。
  7. 洞耀九霄,上谒天帝:表明诗人希望与宇宙真理相接触。
  8. 明明我众,及我门人:强调与自己同行的信徒与门徒。
  9.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两种修行方式的对比。
  10. 懋哉懋哉,馀无所陈:总结自己的思想,表达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日月为卫”形象化的手法,表现时间与自然的陪伴。
  • 对仗:如“伪道养形,真道养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排比: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排比,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道教为核心,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精神的追求,强调了对真道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起源与本质。
  • :象征着精神的高度与纯粹。
  • 阳与阴:代表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象征人生的两面。
  • 灰土:象征着死亡与物质的消亡。
  • 仙居:象征着理想的精神归宿与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生我于虚”的意思是: A. 生命源于真实
    B. 生命源于虚无
    C. 生命源于痛苦

  2.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中“伪道”指的是什么? A. 正确的修行
    B. 虚假的修行
    C. 传统的修行

  3.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精神的追求与超脱
    C. 对世俗的依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
  • 《庐山谣》(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道德经》与《遗简诗》都探讨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但《道德经》更侧重于政治与社会的治理,而《遗简诗》则聚焦于个体的精神追求与存在的奥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韵问魏石川疾 赠松坡 赠地理钱季实 鹃啼曲 王石涧赋小有洞天之诗邵青鸡和之辄次韵奉谢 再用前韵和诸公 拟古五首 其四 和耜岩赞易传来韵 送分水簿领高君 其二 赠唐乐天星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包含淹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破胆寒心 吹竹调丝 己字旁的字 恣夸 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畏惕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母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胆悸 痚瘶 提土旁的字 乌天黑地 LD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