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42:55
坎壈中年坐废人,老来貂鼎视埃尘。
铁霜带面惟忧国,机阱当前不为身。
发廪已康诸县命,蠲逋一洗几年贫。
归来又扫宽民奏,惭愧毫端尔许春。
在困境中度过了中年,老了之后只看到浮尘。
满脸的愁苦只为国家,眼前的困境不能为自己。
发放粮食已经使各个县的命运好转,
解除债务一举洗去了多年的贫困。
归来后又清理奏章,宽恕百姓,
心中惭愧,写下的字句竟如此寒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令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赵令畤中年之后,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诗人经历了个人与国家的双重困境,因而深感责任与使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惭愧之情。开头两句,诗人自述中年的困顿与老年的无奈,隐含着对过往荣耀的追忆与失落,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无力感。“铁霜带面惟忧国”一句,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满脸愁苦的状态,揭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民生的关怀,诗人通过“发廪已康”和“蠲逋一洗”的描写,展现了他为改善民生而付出的努力与成就,但内心却充满了惭愧,说明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句“惭愧毫端尔许春”,以笔端的春意作为结束,既是对自己作为文人的自省,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深切的关切,显示了诗人高尚的品德与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铁霜带面”形象地比喻了诗人的忧愁与愁苦,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忧国忧民,通过诗人个人的困境与对民生的关注,深刻传达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铁霜带面”所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恼怒
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忧虑与关怀 C. 自私自利
“发廪已康”的意思是?
A. 粮食发放已完成 B. 民生已经好转 C. 破产倒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