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07
闻道诸公置齿牙,买鞯卖展趁年华。太平起隐无遗策,空尽嵩山处士家。
听说大家都在为仕途打算,忙着买卖、谋生以度过年轻时光。太平盛世中,隐士们却没有留下什么实用的政策,最终只消耗了嵩山的处士们的家业。
此诗提到的“嵩山处士家”,与中国文化中隐士的理想状态相关,隐士通常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而不参与世俗的权力斗争。诗中隐士们的“无遗策”暗示了在太平盛世中,他们的隐居生活未能为国家带来实质性的贡献。
作者介绍: 赵令畤,字元斌,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中。他的诗风格多样,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的看法,以及对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人在此表达对当时隐士生活的批评,认为在盛世中,隐士应有所作为。
这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隐士在太平盛世中无所作为的不满。开头两句提到“诸公置齿牙”,暗示了许多人都在为寻求官职而忙碌,而隐士们却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应担负的责任。诗中“买鞯卖展”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年轻时期的急迫与忙碌,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隐士却显得无所作为,这种反差引人深思。最后两句则直指隐士们的消耗,表达了对他们无所作为的失望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隐士与世俗人的对比,探讨了在太平盛世中,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表达了对无所作为的隐士的批判与对积极进取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诸公”指的是: A. 隐士 B. 官员 C. 商人 D. 学者
“买鞯卖展”中的“鞯”象征: A. 生活 B. 权力 C. 事业 D. 道德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失望 C. 中立 D. 尊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