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35
松林际晚鹤飞回,一片荒碑卧草莱。
颜色不随尘土化,润边犹有野棠开。
在松林的边际,傍晚时分,白鹤飞回。
一块荒废的碑石卧在草丛中。
它的颜色并未随尘土而改变,
碑边仍然有野生的棠树花开放。
该诗中提到的“荒碑”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重要人物的墓碑,体现了对逝去之人的追忆。野棠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坚韧,暗示尽管环境荒凉,依然有生命的力量。
赵希迈(约1040-1096),字子昂,号澄江,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咏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真娘墓》创作于赵希迈的晚年,他可能是在游历中偶然发现某位重要人物的墓地,因而引发了对生命、历史与逝去之人的深刻反思。
《真娘墓》是赵希迈的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生命和自然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松林际晚鹤飞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白鹤的归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情,也暗示着一种对往事的怀念与追思。接着,诗人转向了荒废的碑石,突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孤独。
“颜色不随尘土化”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逝去生命的不忘,尽管时光流逝,但记忆却依然鲜明,碑石的存在让人追想起曾经的辉煌。最后一句“润边犹有野棠开”则巧妙地将自然与历史联结起来,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在荒凉中依然绽放的花朵,让人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生命的轮回和对过往的缅怀,情感深沉而细腻,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与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传达出对历史与生命的感悟。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诗中提到的“荒碑”象征什么?
“颜色不随尘土化”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