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4:49
夜分天籁寂,谁与共襟期。
童子醉眠处,老夫吟苦时。
云黏苍藓石,月挂老松枝。
一鹤来何处,相从立水湄。
夜深时分,天地间寂静无声,谁能与我分享这份情怀?年轻人沉醉在梦中,而我这位老者却在吟唱,心中充满苦涩。云彩黏附在苍苔和石头上,明月悬挂在古老的松树枝头。一只白鹤飞来,不知要去何方,停在水边与我相伴。
赵希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夜分》创作于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夜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感悟。此时,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夜分》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夜分天籁寂”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夜晚的静谧让人感到一种孤独与沉思。接着“谁与共襟期”反映了诗人对志趣相投之人的渴望,似乎在诉说自己内心的孤寂。
诗中“童子醉眠处,老夫吟苦时”形成鲜明对比,年轻的无忧与老年的苦涩交织,表现出人生不同阶段的孤独感。随着意境的深入,诗人通过“云黏苍藓石,月挂老松枝”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幽美,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苍凉与无常。
最后一联“一鹤来何处,相从立水湄”则在孤独中增添了一丝温暖,白鹤的出现仿佛是诗人与自然的连接,带来了一点生机。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充满了哲理和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展现出孤独与渴望,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童子”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动物
D. 自然
“月挂老松枝”中的“老松”象征:
A. 年轻
B. 生命的长久
C. 美丽
D. 短暂
诗中“云黏苍藓石”的意象主要表现:
A. 热闹
B. 寂静
C. 动感
D. 活力
比较赵希迈的《夜分》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而赵希迈则更突出孤独感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