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38:54
唐多令 秋深忆梦图,长白猗君悼亡作也
诗人:姚燮 〔清代〕
蝴蝶堕春钿。春归又一年。
问朝来谁并吟肩。
还把零星脂粉盝,都安向碧窗前。
蟋蟀絮秋烟。秋心碎可怜。
问宵来谁解孤眠。
更把凄凉梧竹雨,都吹到枕函边。
蝴蝶从春天的钿子上坠落,春天又过去了一年。
我问今朝还有谁在吟唱?
那些零星的脂粉,又都安放在碧窗前。
蟋蟀在秋烟中低语,秋天的心情让人可怜。
我问今夜又有谁能解我孤独的睡眠?
更可怜的是那凄凉的梧竹雨,都吹到我的枕边。
作者介绍:姚燮(约1640-1718),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生活和自然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正值生命的转折点,充满了对逝去春光的追忆和对故人的哀悼。社会环境方面,清代中期,战乱频仍,许多文人都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唐多令 秋深忆梦图》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开篇以“蝴蝶堕春钿”引入,蝴蝶作为春天的象征,与春天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氛围。接下来的“问朝来谁并吟肩”,不仅表现了对春日的怀念,也暗示了孤独感的加深。
“蟋蟀絮秋烟”一句,运用蟋蟀的鸣叫,传达了秋天的孤寂与悲凉。诗人以“秋心碎可怜”点明了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无助,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最后几句“更把凄凉梧竹雨,都吹到枕函边”,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声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伤。秋天的意象在此不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生命中不可逆转的流逝,深刻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无奈,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对故人的思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蝴蝶”象征什么?
A. 美好春天
B. 秋天的孤独
C. 生命的流逝
D. 以上都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更把凄凉____,都吹到枕函边”,填入合适的词语。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积极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姚燮的《唐多令》更侧重于秋天的孤独与怀念,李清照则更多表达对失去爱情的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季节背景下,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了解姚燮及其诗作的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