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8:21
唐多令 倚楼目远春人不来
作者: 姚燮 〔清代〕
梦影小红楼。东风笛送愁。游丝宛转飏帘钩。
帘外玉梅花落尽,空翠羽,说啁啾。
莫唱少年游。斜阳冷欲秋。
木兰烟隔美人舟。江水微茫芳草外,怜多事,替春流。
在梦中我看到一座小红楼,东风吹来,笛声令人愁苦。游丝轻轻飘动,缠绕在窗帘的钩子上。
窗外的玉梅花已经凋落殆尽,空中飘荡着翠绿色的羽毛,似乎在低声啁啾。
请不要再唱那首关于青春的歌。斜阳已经开始变冷,仿佛秋天即将来临。
木兰花的烟雾隔开了美人的小舟,江水在芳草的尽头显得模糊而渺小,令人怜惜的是这繁杂的事情,替代了春天的流逝。
姚燮(约1640-1720),清代诗人,字景琏,号澄舟,江苏人。姚燮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以小景表达深情,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清代,受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个人情感抒发的影响,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唐多令 倚楼目远春人不来》是一首表达春日愁绪的词作。全词浸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诗人在梦中看到的小红楼,仿佛是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东风送来的笛声,既是春天的呼唤,也是愁苦的象征,表明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渴望。
“游丝宛转飏帘钩”一句,展现了细腻的春意,游丝的轻盈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柔情。然而,窗外的玉梅花落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令人感到惋惜与伤感。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浓缩了离别的情感,斜阳冷欲秋,描绘出一种将要告别春天的景象,木兰烟隔美人舟,似乎在表达一种遥远的思念。江水微茫芳草外,诗人感慨万千,春天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与哀伤,表现出对多事之春的怜惜。
整首词以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青春的思念与感伤,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表现了对青春的怀念、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唐多令 倚楼目远春人不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姚燮
C. 杜甫
D. 白居易
“东风笛送愁”中“东风”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D. 冬天
词中提到的“玉梅花”象征什么?
A. 繁华
B. 高洁与孤独
C. 爱情
D.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