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燕脂菊

《燕脂菊》

时间: 2025-05-02 10:21:21

诗句

天女染花情若狂,鲜妍直欲媚秋光。

忍将陶径黄金色,也学秦宫朱脸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1:21

原文展示:

燕脂菊
作者: 史铸 〔宋代〕

天女染花情若狂,鲜妍直欲媚秋光。
忍将陶径黄金色,也学秦宫朱脸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天女对花的狂热情感,花儿鲜艳得仿佛要去吸引秋天的光辉。她忍不住用陶器小径的金色来装饰自己,甚至想模仿秦宫女子那种浓妆艳抹的姿态。

注释:

  • 天女:指的是天上的女神,表现出一种神秘和超凡的气质。
  • 染花:染色花朵,形容花色鲜艳。
  • :妩媚,吸引。
  • 陶径:指用陶土铺成的小路,象征着柔和的色彩。
  • 黄金色:形容色彩的华美和珍贵。
  • 秦宫:指古代秦朝的宫殿,常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 朱脸妆:形容浓妆艳抹的妆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铸,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集中在自然景物和人性情感之间的联系。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人活动频繁,诗歌创作达到高峰。诗人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表现出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热爱。

诗歌鉴赏:

《燕脂菊》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花朵的娇美和天女的热情,诗中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渗透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情感的思考。开篇“天女染花情若狂”,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感受到那种对美的狂热追求。诗人用“鲜妍直欲媚秋光”形象地表现了花朵的艳丽,似乎要将秋天的光辉都吸引过来,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美的张扬。

接着,诗人用“忍将陶径黄金色”暗示了对美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外表,还包括对环境的装饰和自我形象的提升。最后一句“也学秦宫朱脸妆”则揭示了这种美的追求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表现了对古典美的向往和追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女染花情若狂”:以“天女”寓意美的化身,表现出对花的热爱。
  2. “鲜妍直欲媚秋光”:花朵的鲜艳欲与秋天的光辉相媲美,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3. “忍将陶径黄金色”:描绘了诗人在环境中对美的创造欲望。
  4. “也学秦宫朱脸妆”:借用秦宫女子的妆容,表现出对古典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女”比作花的化身,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花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传统美的向往。通过描绘花朵的鲜艳与环境的华美,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女:象征着美和神秘。
  • 鲜妍:象征着生命力和美丽。
  • 黄金色:象征着珍贵和华美。
  • 秦宫朱脸:象征着古典美和女性的妩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女染花情若狂”中“天女”指代什么? A. 天上的女神
    B. 一位花匠
    C. 普通女子

  2. “鲜妍直欲媚秋光”中“媚”意指? A. 伤害
    B. 吸引
    C. 争吵

  3. “忍将陶径黄金色”中“陶径”意指? A. 陶土的小路
    B. 石头的小路
    C. 木头的小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美的细腻描写。
  • 苏轼的《定风波》: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美的感悟。

诗词对比: 可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比较,二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瞬间的美感,而后者则更注重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二 句 其一 登九华山 丙子1816巡台初抵澎湖 游石桥至塔头路 崖桂花 题林咏道浮江别业 送辉老自赤城住圣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考览 引经据礼 别籍异居 行字旁的字 魂飞胆颤 天高听远 衣字旁的字 包含乔的词语有哪些 溜之大吉 涂不拾遗 国无幸民 风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屈临 滮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