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石菊 其二

《石菊 其二》

时间: 2025-07-28 17:12:51

诗句

干弱叶纤花特奇,艳浓九夏到秋时。

枝头结实元为药,争奈越中人罕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12:51

原文展示:

干弱叶纤花特奇,艳浓九夏到秋时。
枝头结实元为药,争奈越中人罕知。

白话文翻译:

这朵花虽然干瘦弱小,叶子纤细,花朵却极为特别,
在浓艳的夏天到秋天时节显得格外美丽。
树枝上结出的果实原本是用来作药的,
可惜的是,来自越中(指越南一带)的人们却很少有人知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干弱:形容植物干枯而瘦弱。
  • 叶纤:叶子细长、纤细。
  • 特奇:特别奇特,形容花的独特之处。
  • 艳浓:色彩鲜艳、浓厚。
  • 结实:结出的果实。
  • 元为药:本来是用作药材的。
  • 争奈:可惜、无奈。

典故解析:

  • “越中人”可能指的是越南地区的人们,此处表明对当地植物知识的缺乏,反映了文化交流的不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铸,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意象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十分细致,尤其对植物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们认识不足的无奈。

诗歌鉴赏:

《石菊 其二》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简洁明了,意象清晰。诗人用“干弱”“叶纤”来描绘菊花的形态,突出其娇弱的特征,但接着又用“特奇”来强调其独特之处,展现了自然界中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有其独特的美感。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菊花的实用价值,指出其果实可作为药材,但最后的“争奈越中人罕知”则流露出诗人对知识传播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一种花,更是在探讨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珍视,揭示了文化与知识的传承问题。历史上,菊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这里则引发了对其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干弱叶纤花特奇”:描写石菊的干瘦、纤细,突出其独特性。
  2. “艳浓九夏到秋时”:表现花在夏末秋初时的绚烂。
  3. “枝头结实元为药”:说明其果实的药用价值,赋予菊花更深的意义。
  4. “争奈越中人罕知”:表达了对人们对这一植物知识的缺乏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比作一种珍贵的植物,强调其独特性。
  • 对仗:如“干弱”与“叶纤”,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和人类知识缺失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同时也引发对传统知识传承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干弱:象征脆弱和坚韧,表现生命的顽强。
  • 艳浓:代表夏秋之交的美丽,象征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果实:象征着知识的结晶和实用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

    • A. 石菊
    • B. 玫瑰
    • C. 兰花
  2. 诗中提到的果实原本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食用
    • B. 药材
    • C. 装饰
  3.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无奈?

    • A. 自然的美
    • B. 知识的缺失
    •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李白的《庐山谣》:结合自然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对比,两首诗都通过植物意象表达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但史铸更关注于植物的独特性及其人文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宋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呈虞侍讲三首 其三 奉呈虞侍讲三首 其二 奉呈虞侍讲三首 其一 送道者归闽省亲 题张真人觐回行卷后 寄简吴宗师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 于谯作诗 黎阳作诗三首 其三 钓竿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察廉 铿锵有力 三孤 提土旁的字 駷跃 肯綮 走拱 赏信罚明 直言无讳 旡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器满则覆 贝字旁的字 淅淅飒飒 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