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1:31
佛顶菊
作者: 史铸 〔宋代〕
篱畔光明缘底盛,
秋来千百化身多。
露栖不必醍醐灌,
雨沐何烦手掌摩。
这首诗描绘了佛顶菊在秋天的盛开情景。篱笆旁的阳光使得菊花显得尤为灿烂,到了秋天,菊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露水滋润着菊花,甚至不需要用醍醐(指浓厚的乳液)来灌溉;而在雨中沐浴,又何必担心用手去抚摩它们呢?
佛顶菊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寓意着一种超然的境界。在古代诗词中,菊花往往与隐逸生活、淡泊名利相联系,代表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史铸,字子固,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物,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崇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冬交替之际,诗人观察到篱畔的菊花盛开,触发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
这首《佛顶菊》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佛顶菊在秋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丰盈和生命的多样。第一句“篱畔光明缘底盛”以“光明”描述了菊花在阳光照耀下的生机勃勃,给人一种明亮、温暖的感觉。接下来的“秋来千百化身多”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与丰富多样的生命形态,表现出秋天的菊花种类繁多,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第三句“露栖不必醍醐灌”传达了一种自然的纯粹,露水的滋润已足够,不需要人为的浓厚滋养,显示了自然的自足与和谐。最后一句“雨沐何烦手掌摩”则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不干扰的态度,雨水自然滋润,无需用手去触碰,这种恬淡的态度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生命的多样性和对世俗干扰的淡泊态度,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境界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诗中“醍醐”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