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05
草榻琴书岁月迁,
多因训课滞青毡。
几团绿树迷村外,
十里青畦到马前。
闻说夷人敦旧俗,
也参讲席味真诠。
民风自古关儒术,
服教番黎正帖然。
在草榻上读书弹琴,岁月悄然流逝,
许多因为教学停滞在青色的毡子上。
几团绿树在村外迷失了方向,
十里青色的田畦延伸到马前。
听说外族人崇尚旧俗,
也在讲堂中品味真实的道理。
民风自古以来就与儒学息息相关,
教化外族人,确实是正当之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对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通常反映出对教育、民风和传统文化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外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巡课新港番童》通过描绘诗人巡回教学的场景,展现了教育在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作用。诗的开头以“草榻琴书”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个人的学术追求。然而,随着“多因训课滞青毡”的出现,诗人也意识到实际教学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几团绿树迷村外”,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从“十里青畦到马前”中,可以感受到生动的乡村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尤其是提到“夷人敦旧俗”,反映了诗人对外族人传统文化的尊重,显示了他包容的态度。
最后的“民风自古关儒术,服教番黎正帖然”,揭示了诗人对教育和传播儒学的重要性,强调了儒学在塑造社会风气中的作用。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蕴含了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教育与文化交融展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外族文化的包容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草榻琴书”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奢华
B) 简朴
C) 忙碌
D) 喧闹
诗中提到的“夷人”指的是哪类人?
A) 汉族
B) 外族人
C) 商人
D) 农民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方面展开?
A) 自然风光
B) 教育与文化
C) 战争与和平
D) 个人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