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8:25
早暮惟闻鸟雀喧,小桃红蒂已衔残。
庭前欲探春消息,二十四番风尽寒。
白天和晚上,只能听到鸟雀的喧闹,小桃树上的红花已然凋谢。
在庭前想要探听春天的消息,却发现二十四番风仍然带着寒意。
诗中提到的“小桃红蒂”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与凋谢,隐含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二十四番风”则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强调春风虽多,实际却依旧寒冷,象征着春天来临的迟缓与不确定性。
曹昕,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春日杂感 其二》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观察,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失落,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复杂。
《春日杂感 其二》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人在早晚的时刻中,只能听到鸟雀的鸣叫,显示出春天的生机。然而,紧接着诗人目睹小桃花的凋谢,给人以春天短暂而脆弱的感觉。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诗中“庭前欲探春消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探索的心情,但“二十四番风尽寒”又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春天的到来并不如预期般温暖,反而仍带着寒意。这种心态的反映,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上更加深刻,既有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自然变化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珍贵,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短暂,强调了季节交替中的人情冷暖和内心的矛盾。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番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凉爽
“小桃红蒂已衔残”中的“残”字指的是什么?
A) 花瓣盛开
B) 花瓣凋谢
C) 花瓣掉落
D) 花瓣飘散
诗人通过鸟雀的喧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夏天的向往
D) 对秋天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