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笔二首

《咏笔二首》

时间: 2025-05-10 09:56:45

诗句

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

用多谁念毛皆拔,

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

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6:45

原文展示

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
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白话文翻译

秦代的将军想要建立功勋,截取龙和搜寻兔来帮助英雄。
使用多了谁会想到毛都被拔光,抛弃了更嫌心不中用。
史官只应归于正直之道,江淹为何独独偶遇灵通。
班超握笔不成事,投掷反而从万里戎马生涯。
君子三次归来独占一名,秋毫虽细握起来却不轻。
军书和羽檄教谁来记录,帝王的命令和王言等待我来完成。
气势强健岂能饶过淝水阵,锋利的刀刃还要学习历山耕作。
毛干的时候有谁来润泽,尽把它们烧毁恨意才平息。

注释

  • 截龙搜兔:比喻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来帮助英雄建功立业。
  • 毛皆拔:比喻过度使用导致损耗。
  • 江淹何独偶灵通:江淹是南朝文学家,这里指他才华横溢,偶然间就能灵感到来。
  • 班超握管不成事:班超是东汉名将,这里指他虽然握笔但未能成事。
  • 淝水阵:指淝水之战,这里比喻强大的军事阵势。
  • 历山耕:指古代的农耕生活,这里比喻基础的、朴实的工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徐夤晚年所作,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笔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笔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截龙搜兔助英雄”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将军建功立业的壮志,而“用多谁念毛皆拔”则反映了过度使用导致的损耗和无奈。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如江淹和班超,表达了对才华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代将军欲建功:开篇即点明主题,将军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2. 截龙搜兔助英雄:用“截龙搜兔”比喻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来帮助英雄。
  3. 用多谁念毛皆拔:比喻过度使用导致损耗,无人关心。
  4. 抛却更嫌心不中:抛弃了更嫌心不中用,表达无奈。
  5. 史氏只应归道直:史官应归于正直之道,表达对正直的追求。
  6. 江淹何独偶灵通:江淹才华横溢,偶然间就能灵感到来。
  7. 班超握管不成事:班超握笔但未能成事,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8. 君子三归擅一名:君子三次归来独占一名,表达对功名的追求。
  9. 秋毫虽细握非轻:秋毫虽细握起来却不轻,比喻小事也不可轻视。
  10. 军书羽檄教谁录:军书和羽檄教谁来记录,表达对使命的承担。
  11. 帝命王言待我成:帝王的命令和王言等待我来完成,表达对责任的担当。
  12. 势健岂饶淝水阵:气势强健岂能饶过淝水阵,表达对强敌的挑战。
  13. 锋铦还学历山耕:锋利的刀刃还要学习历山耕作,表达对基础工作的重视。
  14. 毛干时有何人润:毛干的时候有谁来润泽,表达对困境的无奈。
  15. 尽把烧焚恨始平:尽把它们烧毁恨意才平息,表达对过去的决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截龙搜兔”、“毛皆拔”等,形象生动。
  • 对仗:如“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等,语言工整。
  • 拟人:如“抛却更嫌心不中”,赋予笔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笔的比喻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既有对英雄的敬仰,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正直、才华和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截龙搜兔: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
  • 毛皆拔:过度使用导致的损耗。
  • 江淹:才华横溢。
  • 班超:握笔但未能成事。
  • 淝水阵:强大的军事阵势。
  • 历山耕:基础的、朴实的工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截龙搜兔”比喻什么? A. 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 B. 捕捉动物 C. 军事行动 D. 文学创作

  2. “用多谁念毛皆拔”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度使用的担忧 B. 对资源的珍惜 C. 对损耗的无奈 D. 对命运的感慨

  3. 诗中提到的“江淹”和“班超”分别代表什么? A. 才华和命运 B. 文学和军事 C. 正直和责任 D. 历史和现实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夤《咏笔二首》与王昌龄《出塞》:两者都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但徐夤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对功名和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以上是对徐夤《咏笔二首》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梅山弟静中大观 梅初破蕊 次韵林国器元夕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次前韵与舅氏竺九成求芋 石藏玉赞 次韵弟茝客怀 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书于灵济方丈 无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不一失 门字框的字 赤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所剩无几 疥癞之疾 兀字旁的字 沈雁冰 格其非心 丿字旁的字 贞悟 屈心抑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归的成语 连类 瑕尤 校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