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杨子津送人

《杨子津送人》

时间: 2025-05-07 14:06:47

诗句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

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6:47

原文展示: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
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白话文翻译:

今天在杨子津,我突然遇到一个来自五溪的人。
他年老体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是乞求五斤丹砂。

注释:

  • 杨子津:指的是位于今湖北省境内的一个地方,古代的渡口。
  • 五溪人:指的是五溪流域的人,五溪是指五条河流,通常与楚地的文化、风俗有关。
  • 老病:年老且多病,表示身体状况不佳。
  • 丹砂: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颜料或药材,这里暗示他乞求的东西可能与生计或生病有关。

典故解析:

“杨子津”与“五溪”是典型的地名,反映出诗人对地方的熟悉与情感。这种地名的使用,常常唤起读者对特定地域文化的联想,尤其是与楚文化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杨子津送人》创作于朱放与友人离别之时,正值秋季,诗人在送别之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情。诗中描绘的五溪人形象,体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杨子津送人》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间的冷暖与生存的艰辛。诗的开头“今朝杨子津”引入场景,直接而清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忽见五溪人”则通过突如其来的遇见,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也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偶然相遇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诗人在描写五溪人时,用“老病无馀事”概括了此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的无奈与困境。这里不仅是对个体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最后一句“丹砂乞五斤”则将主题深化,乞求的丹砂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更是一种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短短几句中蕴含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朝杨子津:今天的早晨,在杨子津这个地方。
  2. 忽见五溪人:突然看见一个来自五溪的人。
  3. 老病无馀事:这位老人因疾病缠身,生活中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4. 丹砂乞五斤:他向我乞求五斤丹砂,可能是为了生计或医疗需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老病者的无奈与诗人可能的安逸,强调了社会的差异。
  • 象征:丹砂象征着希望与生存的必需品,反映了人们对物质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老病乞求者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生存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人性与生存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子津:象征着离别与送行的场所,具有空间的意象。
  • 五溪人:代表着生活在边缘的弱势群体,体现社会的艰辛。
  • 丹砂:象征生存的需求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遇到了五溪人?

    • A. 湖边
    • B. 杨子津
    • C. 五溪
    • D. 山上
  2. 五溪人向诗人乞求什么?

    • A. 钱
    • B. 食物
    • C. 丹砂
    • D. 衣服
  3. 诗中表现了对哪类人群的同情?

    • A. 富人
    • B. 官员
    • C. 社会底层人民
    • D. 学者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朱放的《杨子津送人》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但朱放更侧重于个体的艰辛,情感更为细腻,而杜甫则通过国家的动荡,展现了更为宏观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砺岩洗马移家石公山次悔庵韵 上巳宴集碧山堂 顾子元臣同侍御行并赠 寓直书怀 崆峒玉乳 拟寒山自述 其十 拟寒山自述 其九 拟寒山自述 其八 拟寒山自述 其七 拟寒山自述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赐环 低唱浅酌 燕雀岂知雕鹗志 重峦迭嶂 晨钟暮鼓 音謡 佹形僪状 竹字头的字 寸字旁的字 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莽大夫 算小 穷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