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

《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

时间: 2025-04-27 16:58:29

诗句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8:29

原文展示: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白话文翻译:

这位隐居的人喜欢在山中住宿,正好靠近葛洪所炼丹药的井边。窗外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半夜时分,子规鸟在树上啼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人:隐居的人,指那些喜欢远离尘世、追求宁静生活的人。
  • 自爱:自己喜欢,强调对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
  • 葛洪:东晋道士,以炼丹著称,传说他在此地炼制长生不老药。
  • 丹井:炼丹的地方,指葛洪所用的井。
  • 子规:一种鸟,俗称杜鹃,以啼叫声闻名。
  • 上啼:在树上叫,表明子规鸟在夜晚发出啼鸣声。

典故解析:

  • 葛洪:葛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士和药物学家,著有《抱朴子》。诗中提到他,暗示了寻求长生和隐居生活的主题。
  • 子规啼声:古人多以子规啼声寄托情感,常与离别、孤独等主题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战乱频发,许多人选择隐居,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放通过描写幽山中的夜晚,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山中夜晚。开头“幽人自爱山中宿”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又近葛洪丹井西”,不仅仅是地点的描述,更是道教文化的引入,葛洪作为道教的代表人物,其炼丹故事为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窗外的“长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青,暗示了隐居者的精神追求。

而“半夜子规来上啼”则是全诗的高潮,子规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哀伤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隐者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出一丝对人世间纷扰的反思,构成了情景交融的美妙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人自爱山中宿:隐居的人在山中过夜,表明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2. 又近葛洪丹井西:地点的引入,暗示道教文化,增加诗的深度。
  3. 窗中有个长松树: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象,松树象征坚韧。
  4. 半夜子规来上啼:夜晚的子规啼声,传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者的生活比作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拟人:子规的啼叫仿佛在诉说隐者的心声,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宁静、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人:象征隐逸与宁静。
  • 长松树:象征坚韧与长久。
  • 子规: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居者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A. 喧闹的城市生活
    B. 山中宁静的生活
    C. 旅行的生活
    答案: B

  2. “又近葛洪丹井西”中的“葛洪”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A. 著名诗人
    B. 道士与炼丹家
    C. 农民起义领袖
    答案: B

  3. 子规的啼叫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财富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的宁静,表现出隐逸与自然结合的美感。
  • 李白《夜泊牛津》:虽是不同的主题,但都展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山中听子规》这首诗的美妙和丰富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长相思 秋兴 长相思 鸳鸯菊 长相思 长相思 春景 长相思 长相思二首 其一 长相思 其二 采花 长相思二首 其一 长相思 平望舟中 长相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字旁的字 帷床 请告 居安思危 引领企踵 牛字旁的字 料虎头 洗髓 黄字旁的字 心辣手狠 形枉影曲 包含等的词语有哪些 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荆衡杞梓 爿字旁的字 欢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