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9:52
放鹑
作者:梅尧臣〔宋代〕
兽烹羊猪,鸟烹鸭鸡。
唯鹑不杀,置奴而携。
公坐堂上,见而悲凄。
急令开笯还故栖,其间无力飞不齐。
公只知鱼之洋洋,鹅之鶂鶂。
噫兮噫兮。
这首诗的意思是:
人们宰杀羊和猪,鸟类被烹煮成鸭和鸡。
唯独鹑鸟不被杀,反而被奴役和携带。
主人坐在厅堂上,看到这种情景,感到悲伤凄凉。
急忙命令打开笼子让鹑鸟回到原来的栖息地,但它们中间没有一只能够自由飞翔。
主人只知道鱼在水中畅游,鹅在空中鸣叫。
唉,真是可怜啊。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江苏常州人。作为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离。诗人通过放鹑的情景,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良知的呼唤。
《放鹑》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古诗,梅尧臣通过对鹑鸟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良知的呼唤。诗中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家禽和家畜被宰杀的残酷场景,而鹑鸟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成为了奴役的对象。这里不仅是对动物命运的关心,更是对人类社会伦理的思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主人看到这一切时的悲伤,显示了他对生命的敏感和同情。最后的几句中,主人试图将鹑鸟放回自然,但它们却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这暗示了人在社会中被束缚后,难以恢复自由的无奈与悲哀。
诗中使用了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愈发深刻,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对鹑鸟命运的惋惜,更能引发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禽类有哪些?
A. 鸭、鸡
B. 鹑、鸥
C. 鹿、兔
诗中的“公”指谁?
A. 诗人
B. 诗中的主人
C. 动物
诗中表达了对鹑鸟的怎样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