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32:16
周道昔云坠,群言多异同。
不经秦火劫,谁识汉儒功。
口授篇章外,心传训诂中。
峄碑焚已久,刻画信徒工。
周朝的道理早已陨落,众多的言论常常出现不同的看法。
如果没有秦朝的焚书之劫,谁能知道汉代儒学的成就?
口头上传授的经典之外,心中所传的训诂却在潜移默化中。
峄山的碑文早已焚毁,那些刻画在上面的工匠的技艺也成了历史的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祁寯藻(1820-1869),字懋之,号翰卿,清代诗人,生于湖南。他的诗作多反映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的传承,既有传统的文化情怀,又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清代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焚书事件的反思,表现出对汉代儒学的推崇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深刻揭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开头两句通过对周道陨落和群言纷纭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落。接着,诗人提到秦朝的焚书劫,指出这一事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强调了汉代儒学的重要性。诗中“口授篇章外,心传训诂中”一句,透过口头和心灵的传承,展现了文化的隐性延续。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峄碑焚毁的描写,暗示了文化遗产的脆弱与易逝。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文化存续的深思,显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与珍视,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文化遗产的焚毁感到惋惜,表达了对传统智慧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周道昔云坠”中的“周道”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文化?
“不经秦火劫”中的“秦火劫”指的是哪一事件?
诗中提到的“峄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