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4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0:46
郭外行应好,香清荷芰风。
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
径草先秋绿,江云过日红。
眼前不平论,难禁白头翁。
在城外的路上行走应该是舒适的,清香的荷花和芰荷在微风中摇曳。我们来到茅草屋下,坐在竹林中谈笑风生。小径两旁的杂草已经开始泛起秋天的绿意,江边的云彩映照着夕阳的红光。眼前关于世事的不平之论,让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难以抵挡内心的感慨。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与人之间的谈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竹林、茅屋等意象常出现在隐士生活的描绘中,反映出一种闲适与对世事的关注。
传慧,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为主,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借助与友人的闲谈,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奈,体现了文人心系百姓的情怀。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际交流,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郭外行应好”,就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氛围,接着通过“香清荷芰风”渲染出自然的清新与宜人。诗人在茅屋下与友人闲聊,言语间透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绪,但随着“眼前不平论”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沉重感油然而生,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及对时事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时事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正义与和谐的渴望,展现了文人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郭外”指的是哪里?
诗中“茅屋”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社会不平的感慨从哪一句中可以看出?
比较传慧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可以看到,两者都有自然意象的描绘,但陶渊明更突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传慧则在自然之美中融入了对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