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安石榴双叶

《题安石榴双叶》

时间: 2025-04-26 21:35:56

诗句

红榴双叶元自双,谁能一朝使渠只。

如何陈张刎颈交,借兵相亡不余力。

有情著物指死争,谁能有形而无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56

原文展示

红榴双叶元自双,
谁能一朝使渠只。
如何陈张刎颈交,
借兵相亡不余力。
有情著物指死争,
谁能有形而无情。

白话文翻译

红榴的双叶本是成双的,
谁能在一天之内让它们分开。
怎么会有陈平和张良这样生死交情的人,
借助外力互相残杀,毫不留情。
有情感的事物甚至为了争执而死,
谁能做到有形却没有情感呢?

注释

  • 红榴:指石榴,象征着团圆和繁荣。
  • 双叶元自双:双叶本来就是一对,强调自然的和谐。
  • :指代双叶,也可理解为“它们”。
  • 刎颈交:指生死之交,意指关系深厚。
  • 借兵相亡:借助外力互相残杀,表达对人心不古的失望。
  • 有情著物:指有情感的人或事物。
  • 指死争:比喻为了争执而走向极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主张“诗要写心”,崇尚个性,推崇自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黄庭坚对当时社会人心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真挚的渴望。宋代士人之间的关系因政治斗争而紧张,友谊与背叛交织,使得诗人在创作中表达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题安石榴双叶》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黄庭坚通过红榴双叶的意象,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红榴双叶元自双”,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的复杂关系进行对比,暗示了人心的变化无常与自然的朴素和谐。接着,诗人引入了历史典故“陈张刎颈交”,让人联想到古代传奇的友谊,但随即转向对这种友谊的无奈与失望,指出借助外力的关系往往是短暂而脆弱的。

诗的后两句则探讨了情感与物质之间的冲突,有情却不得不争,说明了在利益面前,情感常常显得微不足道,而有情感的人又如何能做到无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友情、背叛、情感和争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榴双叶元自双:开篇设定了双叶的意象,暗示和谐与一体。
  • 谁能一朝使渠只:质疑谁能在瞬间让这份和谐破裂。
  • 如何陈张刎颈交:提及古代忠诚的友谊,反衬现实的复杂。
  • 借兵相亡不余力:揭示通过外力的关系往往导致悲剧。
  • 有情著物指死争:强调有情感的事物为了争执而付出代价。
  • 谁能有形而无情:提出疑问,质疑人是否能做到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比作双叶,强调其自然和谐。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疑问句增强诗的思考性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情感的脆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人心的失望与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榴:象征团圆、和谐,代表人际关系的美好。
  • 双叶:强调一体与对称,暗指深厚的友情。
  • 刎颈交:历史典故,代表忠诚与生死之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榴双叶”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和谐
    • B. 分离
    • C. 争斗
    • D. 冷漠
  2. 诗人如何看待“陈张刎颈交”这种友情?

    • A. 称赞
    • B. 失望
    • C. 冷漠
    • D. 忽视
  3. “借兵相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友谊的坚固
    • B. 关系的脆弱
    • C. 人生的无常
    •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题安石榴双叶》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内省和哲理的反思,而李白则突出豪放与饮酒作乐的自由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选》

相关查询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西隐 中元日早起 九月菊未花 玉井亭观荷花 秋暑二首 上岑水岭二首 半山寺三首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悬,入彭蠡湖 得亲老家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肀字旁的字 贪吃懒做 星月皎洁 川字旁的字 破鼓乱人捶 耍处 籯粮 口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云消雾散 一心无二 首字旁的字 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猩猩屐 炒米 如赴汤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