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时间: 2025-05-07 22:09:26

诗句

岧峣下瞰霅溪流,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只能销暑不销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9:26

原文展示:

岧峣下瞰霅溪流,
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
只能销暑不销忧。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山峰下俯瞰霅溪的流水,
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的梓州。
虽然有清风拂面,带来夏日的凉爽,
却只能驱散暑热,而无法驱散心头的忧愁。

注释:

  • 岧峣:高耸的山峰或山势。
  • 霅溪:指霅水,流经的地方,可能指代某条河流。
  • 极目:向远处眺望,目光所及的地方。
  • 烟波:形容水面上雾气弥漫的景象,通常用于描绘江河湖泊的美丽。
  • 梓州:古代地名,可能指现在的梓潼,位于四川省。
  • 清风:指凉爽的风。
  • 销暑:驱散暑热。
  • 不销忧: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梓州”作为地名,可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汉公,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夏季,诗人或许身处郡中,感受到暑气的逼人,而借景抒怀,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夏日高楼上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内心的苦闷。开篇以“岧峣下瞰霅溪流”描绘了山水的壮丽,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接着,诗人向远处的梓州眺望,展现出广阔的视野与无尽的思绪。尽管有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夏季的清凉,但“只能销暑不销忧”的句子则突显了诗人的内心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情感的冲突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外在的自然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以自然为背景,折射出个人的情感,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岧峣下瞰霅溪流”:从高处俯瞰霅溪的流水,表现出视野的开阔与自然的壮丽。
    • “极目烟波望梓州”:向远处眺望,看到烟雾缭绕的水面与梓州,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虽有清风当夏景”:在夏日的景象中感受到一丝清风,表现出自然给予的凉爽。
    • “只能销暑不销忧”:清风只能驱散暑热,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忧愁,形成了情感的反差。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风与忧愁进行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内心的忧愁,揭示了人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岧峣:象征着高远与艰难,代表诗人对人生的反思。
    • 霅溪流: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清风:象征着宁静与舒适,但也暗示着心灵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霅溪”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座城市

  2.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3. “虽有清风当夏景”这句中,清风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凉爽与宁静
    C. 忧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美景,情感上更显得开朗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宜兴邵智卿天远堂 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 郑侍郎送蜡梅次韵三首 独步小园四首 读书四首 读书四首 送绍兴帅汤相得请洞霄归括苍二首 其一 雪中登王正中书阁 食淮白鱼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刺语 耳刀旁的字 奄奄一息 琼枝玉叶 买米下锅 千叮咛,万嘱咐 色字旁的字 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孤文断句 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慷慨解囊 损公肥私 海枯石烂 触机落阱 曰字旁的字 包含所的成语 白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