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时间: 2025-07-27 07:56:58

诗句

掖垣初罢斧斤响,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蹔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迹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7:56:58

原文展示

掖垣初罢斧斤响,
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蹔来俱野客,
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迹远,
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
始知天上极清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刚刚结束砍伐工作的清晨,周围的环境依然弥漫着松树和桂花的香气。江海的客人都在这里聚集,飞云与高堂相比感到惭愧。月光明亮,似乎与人类的痕迹相隔甚远,微风轻拂,传来禁漏的长鸣。在不断思考中,未能入睡,才意识到天上的清凉无比。

注释

  • 掖垣:指的是庭院的围墙。
  • 斧斤:指的是斧头和锤子,象征砍伐工作。
  • 栋宇:指房屋的结构。
  • 江海蹔来:江海的游子一时聚集在此。
  • 华堂:华丽的厅堂,这里指代高贵的住所。
  • 禁漏:指漏斗,古时用于漏水,暗指细微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他以诗文、散文著称,尤其是在词和诗的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苏辙的作品通常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苏辙的个人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任职和思考后,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索。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界的反思。开头几句,通过对庭院和房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斧斤的声音已经停止,但松桂的香气依然萦绕,暗示着一种与自然亲近的状态。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江海的游子和华堂的对比,引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这里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人际关系的反思。诗人通过月明和禁漏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感受,似乎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隔阂。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未能入睡的状态,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而“天上极清凉”则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境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苏辙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掖垣初罢斧斤响:庭院中砍伐的声音刚刚停止,暗示着一夜的劳作结束,环境逐渐恢复宁静。
  2. 栋宇犹闻松桂香:虽然工作结束,但空气中依然飘散着松树和桂花的香气,描绘了清晨的美丽。
  3. 江海蹔来俱野客:江海的游子都在此聚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云霄并直愧华堂:高空的云彩与华丽的厅堂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之美与人造之美的不同。
  5. 月明似与人迹远:明亮的月光似乎与世俗的痕迹相隔,表达了孤独和超脱的情绪。
  6. 风细微闻禁漏长:微风吹来,传来漏斗的细微声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细腻。
  7. 谏草未成眠未稳:思考尚未成形,内心也未能平静,反映了内心的纠结。
  8. 始知天上极清凉:最终领悟到天上的清凉与宁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细微闻禁漏长”,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月光与人迹远的比喻,暗示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反思,传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思索。诗人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意象分析

  • 松桂香: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江海:暗示广阔的胸怀与人生的旅途。
  • 月明:代表理想与超脱,同时也暗示孤独。
  • 风细微: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掖垣”指什么?

    • A. 山川
    • B. 庭院
    • C. 河流
    • D. 城市
  2. “江海蹔来俱野客”的意思是什么?

    • A. 江海的野客齐聚
    • B. 江海的水流涌来
    • C. 江海的鱼游来
    • D. 江海的风吹来
  3. 最后一句“始知天上极清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失望
    •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
  • 《山中杂诗》:王维的作品中也有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值得一读。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均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的美。苏轼的作品通过描绘月亮与人生的关系,展现了一种更为洒脱的态度,而苏辙则更倾向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思想深度与艺术追求。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有所思 秋日即事诗三章送元辅张罗山(恭录一章) 送毛伯温 瀑布 隋堤柳 临刑诗 送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扫馘 车字旁的字 昏君 相亲相近 无可辩驳 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应许 雨字头的字 包含社的成语 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风檐寸晷 臼头深目 不冺 鼓汰 儿女心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