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45
种竹成丛杉出檐,三年慰我病厌厌。
剪除乱叶风初好,封植孤根笋自添。
高节不知尘土辱,坚姿试待雪霜沾。
属君留取障斜日,仍记当年此滞淹。
我在庭院中种下了四丛竹子和两棵杉树,三年来它们为我带来了些许慰藉,驱走了我的病痛与烦恼。初春的微风吹来,我剪去了杂乱的枝叶,孤独的根茎也在悄然生长。竹子高洁,不屑于世俗的污辱,挺拔的姿态在等待着风霜的考验。请你留意这树荫,挡住斜阳的照射,依然记得我当年在此滞留的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高节不知尘土辱”可理解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类似于古人所崇尚的竹子品质。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苏辙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三人合称“三苏”。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于苏辙初到筠(竹)地,寓意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感悟。种竹和杉树的行为不仅是生活的乐趣,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种竹和杉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开头两句以种植竹子与杉树为线索,展现出一种平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庭院景象。诗人通过“种竹成丛杉出檐”,描绘出竹子与杉树的生长状态,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风拂面时剪除杂乱叶子的情景,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这里,竹子的“高节”象征着诗人高尚的情操,尽管生活中难免遭遇“尘土辱”,他仍然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品格。最后,诗人以“属君留取障斜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在此时此刻,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体现了他在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的“高节”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高洁品格
B. 生活的富裕
C. 友人的忠诚
D. 自然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孤根”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生命的坚韧
C. 自然的力量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子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隐的思想,与苏辙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杜甫更多强调的是人生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