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30
同迟赋春晚
苏辙 〔宋代〕
池塘春旱欲生尘,一雨能令草木新。
脾病不嫌樱笋薄,廪空偏喜麦禾匀。
白须照水湖光净,渌酒留人鸟哢频。
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
在春天干旱的池塘边,尘土飞扬,若是下一场雨,草木便会焕发新生。虽然我身患脾病,但却不嫌弃樱笋的薄弱,虽然仓库空空,却偏偏喜爱那均匀的麦禾。白发映照在湖水中,湖光清澈,留住了人,鸟儿频频啼叫。但我担心年轻人会嫌弃我老了丑了,眼前再也没有当年的风采。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苏辙以其博学多才、才情卓绝而闻名,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同迟赋春晚》创作于春天,正值干旱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干旱与雨后的生机,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衰老的忧虑,反映了个体在自然与社会变迁中的思考。
《同迟赋春晚》是一首反映春季特征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篇以“池塘春旱欲生尘”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季干旱的情景,暗示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脆弱。接下来的“春雨能令草木新”则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诗中,作者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如“脾病不嫌樱笋薄”,表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珍视生活的态度。同时,“廪空偏喜麦禾匀”传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满足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则揭示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与哀伤,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老去的惶恐。这一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干旱与生命的复苏,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的忧虑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中,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深刻的哲理。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衰老、生活的思考。春雨的象征意义尤其凸显了希望与重生的主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诗中提到的“脾病”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病痛
B. 对饮食的挑剔
C. 年龄的压力
D. 对生活的不满
“白须照水”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感慨
C. 对美的追求
D. 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廪空偏喜麦禾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奢华
B. 满足于平淡
C. 忧虑未来
D. 对物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