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9:20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作者: 柳永 〔宋代〕
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
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
玉山未倒肠先断。
全诗翻译
帘子里面传来清脆的歌声,帘子外面是热闹的宴会。
虽然我喜欢新的歌声,却看不到如花般娇艳的面容。
牙板轻敲,发出一串珠玉般的清脆声响,
而梁上的尘埃暗暗落入琉璃盏中。
桐树花深处,孤独的凤凰在哀怨。
渐渐地,遥远的天空被阻隔,不再放行云彩散去。
坐在这里的年轻人听不惯这样的情景,
玉山还未倒下,心中却已感到无比的痛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柳永,字耆卿,号宗元,北宋词人,以其婉约词风闻名,作品多描绘爱情和人生的无奈。柳永的词往往感情细腻、语言优美,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凤栖梧》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多寄情于酒歌,展现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繁华。此词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结合宴会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不可得的哀伤。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是一首充满对比与对立情感的词作。柳永通过“帘内清歌”与“帘外宴”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的渴望。词中清丽的歌声与热闹的宴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作者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内心世界的失落。
在这幅画面中,柳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喧嚣,却又在“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作者的心情从热闹转向孤独,表现了一种无奈的情感。
“桐树花深孤凤怨”一句,借用桐树与凤凰,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哀怨的氛围,象征着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整首词在对比中彰显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难以捉摸,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内心孤独的纠结,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既有对外在世界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凤栖梧》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柳永
C. 李清照
D. 杜甫
“帘内清歌”与“帘外宴”分别象征什么?
A. 内心孤独与外界热闹
B. 爱情与友情
C. 生活的繁华与困苦
D. 过去与未来
“桐树花深孤凤怨”中“孤凤”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孤独的心境
C. 喜欢的人
D. 过去的记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柳永的《凤栖梧》与李煜的《相见欢》都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无奈与哀愁,但柳永更注重外在环境的细腻描绘,而李煜则用更直接的情感直抒胸臆,体现了两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