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20
原文展示:
留别陈明叔兼属胡仲威五首 其三 赵蕃 〔宋代〕
簿领三年吏,江天百里居。 我非拘雁鹜,君乃傲樵渔。 得誉且得谤,似高仍似疏。 襄阳耆旧传,书子定联予。
白话文翻译:
作为文书工作三年的小吏,我在江边百里之地居住。 我并非被束缚于官场,而你则是傲视于樵夫渔民之上。 得到赞誉也得到诽谤,看似高洁实则疏远。 襄阳的耆旧传记,书写着你我必将联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疏离。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友人陈明叔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友人陈明叔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官场和隐逸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和隐逸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我非拘雁鹜,君乃傲樵渔”一句,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表达了对友人超脱世俗的敬仰。“得誉且得谤,似高仍似疏”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复杂和人际关系的疏远。最后两句“襄阳耆旧传,书子定联予”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对官场和隐逸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我非拘雁鹜”中的“拘雁鹜”比喻什么?
诗中“君乃傲樵渔”中的“傲樵渔”比喻什么?
诗中“得誉且得谤”表达了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