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16
池上低摧病不行,
谁教仙魄反层城。
阴苔尚有前朝迹,
皎月新无昨夜声。
菰米正残三日料,
筠笼休碍九霄程。
不知此恨何时尽,
遇著云泉即怆情。
在池边,我病重不行,
谁让我的灵魂又回到这层城池?
阴暗的苔藓仍留有昔日的痕迹,
皎洁的明月却没有了昨夜的声音。
菰米已经残缺,只剩下三日的用料,
竹笼也不再妨碍我飞向九霄的旅程。
我不知道这份遗恨何时才能结束,
一旦遇到云泉,便会感到无限的伤感。
诗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著名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于自由的渴望。此外,诗中提到的“皎月”常常与古代诗词中的孤独、思念相联系。
皮日休(约834-883年),字岳夫,号云隐,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富有哲理,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该诗作是在皮日休旅居吴中时写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的追忆,诗中表现了病重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重感和对自由的渴望。开篇即以“池上低摧病不行”交代了诗人当前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因病而感到的无力与哀伤。接着,通过“谁教仙魄反层城”引出对往日生活的追忆,似乎在问自己为什么会回到这样一个困境中。后面的描写则进一步通过阴苔和皎月的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美景的向往,显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池水、苔藓、明月、菰米、筠笼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孤独与思索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个人在病痛与孤独中对往事的回忆与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感伤。
诗中的“池上低摧病不行”指的是诗人什么状态?
A. 忙碌
B. 病重
C. 快乐
D. 旅行
“云泉”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自由与解脱
B. 病痛
C. 贫穷
D. 思念
诗中提到的“阴苔”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过去的痕迹
B. 未来的希望
C. 生活的富足
D. 自由的追求
答案:1-B,2-A,3-A
比较皮日休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孤独的感慨,但皮日休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酒和友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