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7:18
瑟
作者: 李峤 〔唐代〕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
流水嘉鱼跃,丛台舞凤惊。
嘉宾饮未极,君子娱俱并。
倘入丘之户,应知由也情。
伏羲最早制定了琴瑟的规制,素女曾传下这一技艺的美名。
水流之中,佳鱼跃动,丛台上,舞凤翩翩而起。
嘉宾们饮酒畅谈尚未结束,君子们则一同欢娱并乐。
如果进入丘的门户,应该知道那是缘于感情的所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提及的“伏羲”和“素女”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表明了音乐和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作者介绍:
李峤(约 684-765),字君慎,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多变,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瑟》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宴会文化、音乐活动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诗中通过音乐、舞蹈与饮酒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文化交流。
《瑟》是一首描绘古代雅集情景的诗歌,李峤以细腻的笔触将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的开头便引入了伏羲和素女这两位文化象征,暗示着音乐和文化的深厚根基。流水与嘉鱼的意象交织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清澈的溪流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生动。
而“丛台舞凤惊”则进一步提升了场景的雅致,舞凤象征着美丽的事物,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盛典与欢乐。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宴席上嘉宾们的欢聚,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鸣。在最后一联,李峤通过“丘之户”引出了情感的深层含义,暗示了在这样的场合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最为重要的纽带。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舞蹈和饮酒的描绘,将古代雅集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美好文化的向往以及情感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伏羲”是指哪个领域的开创者?
a) 医学
b) 音乐
c) 农业
“素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文化的传承者
c) 诗人的爱人
诗中提到的“丛台”可以理解为: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饮品
c) 一个舞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李峤的《瑟》更侧重于宴会的欢愉,而杜甫的作品则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两者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情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瑟》这首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