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7:22
李峤的《弓》:
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
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
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
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桃木弓上雕刻着辟邪的纹样,桑树制作的弓身显得新鲜。
弓箭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依稀的月光映照着这一切。
远方的弯曲影子,是落雁的身影,空灵中传来猿声,让人感到怯懦。
我徒劳地切望着乌鸦啼叫的思绪,想要攀登龙门却始终无法成功。
作者介绍:李峤(约 693-766),唐代诗人,以七言诗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社会动荡,诗人思乡情切,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感受。
李峤的《弓》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弓箭的描写,引申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弓箭的材料与工艺,展示出诗人对武器的崇敬和对传统工艺的赞美,桃木和桑木的结合不仅传达了美感,也象征着一种辟邪和保护的力量。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情感的转折逐渐显现。遥远的落雁影与猿声的出现,象征着孤独与惆怅,带给人一种无奈和怯懦的感觉。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乌鸦的叫声和攀龙的失败,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的失落。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与深厚的情感之间游走,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心的复杂与无奈。李峤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挫折,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挫折,体现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力感。
诗词测试:
《弓》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峤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桃文”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辟邪
C. 力量
D. 孤独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消极
C. 无所谓
D. 确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